地处晋西北边陲的国家级贫困县右玉,毗邻毛乌素沙漠,历史上生态环境恶劣。新中国成立前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山岭和尚头,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295万亩土地,仅有残次林8000亩,森林覆盖率不足0.3%,沙化面积达22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6%,风沙干旱、水土流失、冰雹霜冻等灾害频繁发生,大多数时候只能靠国家的救济粮生活。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右玉县历届领导班子坚持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不懈传承科学发展、改善生态、植树造林、兴县富民的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植树造林,换领导不换蓝图,换班子不减干劲,把生态建设当作一场永不止步的长跑比赛,当作一种从未间断的绿色接力,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书写出黄土高原上的生态奇迹。

60年来,右玉150万多亩森林,每棵树都是人工栽植的,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0.3%提高到现在的50%,近9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右玉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右玉人民用双手、用汗水用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在当代矗立起一座令人敬仰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