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电磁波在战区上空很快聚集,最后形成了巨大的电磁台风。
战后人们回忆,当时在远离前线的山村里,人们也看到动物和鸟儿骚动不安;
在灯火管制的城市中,人们能看到电视天线上感应出的微小火花……
两架歼10孤独地飞行在战区5000米上空,突然发现了一架北约的E-4A预警飞机,这是歼击机最不可能遇到的敌方飞机。
结果也不出所料,射速达每分钟6000发的双管机炮射出的死亡之鞭,从E-4A拦腰切过,把它击成两截。
这是刘慈欣成名作《全频带阻塞干扰》的一个片段。
这一小说诞生于90年代,那时候中美军事差距巨大,使用常规装备,几乎不可能战胜刚刚进行了一场信息化战争表演的北约军队。
所以,刘慈欣设计了一个悲壮且浪漫的行动。
使用空间站冲击太阳,制造了一场太阳电磁风暴,用电磁风暴全频带阻塞干扰的办法,为地面上的中国军队赢取一点胜利的机会。
可想而知,在90年代中国人认知中,想完成对敌人的电子干扰有多难。
如今,中国军队,已经不用再用“撞太阳”的方式,来完成电子干扰了。
就在6月底,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的北伊罗戈省Pagudpud,突然发生了大规模通讯中断的情况,甚至连GPS信号都没了!
有人把这件事,与最近中美两军在南海的斗法联系在了一起,纷纷猜测,中美之间是否爆发了一场电子战?
还有人猜测,因为北伊罗戈省是马科斯家族的龙兴之地,莫非是中国要给小马科斯一点颜色瞧瞧?
其实吧,截至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一事件是中美电子对抗所致。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美近年来,在东海、南海的电子斗法,一直没停过。
比如去年12月,中国空军的一架运-8EW电子战飞机与美军的EP-3E电子侦察机在南海上空开展了一次较量。
发生了什么不知道,反正远在台海沿岸的厦门气象雷达站,彻底被干扰得停工了。
那么,中国电子战能力,是如何崛起的呢?
1 东南之辱
所谓电子战,是一种利用电磁波和电磁能量来干扰、破坏或控制敌方的电子系统和通信网络,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
自从日俄战争中电子对抗诞生以来,电子对抗已经越来越积极地介入到战争之中,已经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但是可惜的是,因为历史原因,中国的电子战水平,一直都趋近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