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其后的九月秋收起义,也可以说是“第二枪”
从短期效应看,“两枪”都受挫失败了。但同样是失败,由于毛泽东的思考和韧劲儿,秋收起义深究起来要比南昌起义至少在三个方面超越了。

南昌起义剧照
举谁家的旗
——左派!右派!——
周恩来、朱德、贺龙在南昌起事,举起的还是左派国民党的旗号,他们整编后的部队还叫作——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
为什么?
一方面,受制于克里姆林宫的遥控指挥,长期以来,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的能力都不太相信,在他看来,国民党更符合他要培育的战略同盟之标准,对华援助上的90%也都给了国民党,并总是要求共产党妥协让步。就在“四一二”前夕,斯大林还寄给蒋介石一张自己的签名照——这脸,打得啪啪的!
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共产党的确经验不足、缺少自信,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不得不对共产国际言听计从。
1927年7月15日,宁汉合流之后,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连续发表宣言和通告,对蒋介石、汪精卫又是谴责,又是声讨,并宣布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但说到最后,还是要坚持打国民党的旗帜,想重新建立一个国民党左派中心,来争取团结国民党中的革命分子。
按照这样的思路,南昌起义当然要举起国民党左派的旗帜,还寄希望张发奎的影响和支持,但在关键时刻,看似国民党左派的张发奎立刻“右转”,露出反共真面目。当时的国民党高层,除了宋庆龄、邓演达等几人,几乎没人站在共产党这一边,左派声音微不足道。
而且,在一般群众的眼里,南昌起义部队不过是蒋介石的另一支军队而已,唯恐避之不及,起义军一路也得不到民众的帮助。
——中央!湖南!——
八七会议上,中共中央仍然没有放弃与左派国民党联合行动的主张,在告全党党员书中提出——那种与武汉国民党中央领袖联合的路,已经走不通,以后还是要与国民党联合,但是要与国民党的左派联合,与它的劳动群众的党员,与它的下层组织联合。
一开始,毛泽东也不能确定这样到底对不对。但是,毛泽东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不唯上,只唯实
八月中旬,毛泽东带着疑问回到长沙时,亲眼看到唐生智的“国民革命军”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现实,听到老百姓的怨恨诅咒。
他意识到——国民党这块招牌已经无用,国民党死了,并且臭了,而且臭气闻于天下。国民党这个工具完全为军阀夺去,变成了军阀争权力抢地盘的工具,国民党变成军阀党了。

国民党屠杀革命群众剧照
8月20日,毛泽东急切地给中共中央打报告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当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与蒋、唐、冯、阎等军所打的国民党的旗子相对。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毛泽东在报告中还说——这一点,我在鄂时还不大觉得,到湖南来这几天,看到唐生智的省党部是那样,而人民对之则是这样,便可以断定国民党的旗子,真的不能打了……再打则必会再失败。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可是,中共中央立场不变,还在第二天通过了一个关于如何对待左派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仍然规定中国共产党应当组织工农暴动于革命的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8月23日,还回信批评毛泽东说——你们以为目前中国革命已进入到第三阶段,可以抛弃国民党的旗帜,这是不对的
接到这样的回信,毛泽东拗劲儿上来了,一边去信反驳,一边开始自己琢磨秋收起义番号和旗帜的事情。
——红旗!红军!——
毛泽东为秋收起义部队拟好了名字——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你听,第一军第一师!再次显露了他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正如他少年时写的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毛泽东剧照
番号有了,旗帜也要别具一格。
任务交给了师部参谋何长工、参谋处处长陈树华和副官杨立三
何长工,原名何坤,长工这个名字还是毛泽东给他起的。何长工领了任务也发了一阵子愁,最后在苏联红军军旗上得到灵感,和杨立三、陈树华一起制作出一面军旗——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事业。旗帜中央缝着一个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五角星内是镰刀和斧头图案,代表工农。靠旗杆处,镶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白色布条,上面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

电影剧照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军旗,就这样诞生了。毛泽东很认可他们的设计,一下命令做了100面红旗。
自此,毛泽东就对红旗情有独钟,红旗意象屡屡出现在他的诗词里,增添无尽革命浪漫色彩。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9月9日,这支工农革命军高举红旗,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向长沙进击。由于敌人过于强大,起义军又缺乏经验,加之后来新收编的第四团黔军邱国轩团临阵叛变,导致起义严重受挫。

秋收起义剧照
暂时的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工农革命军这个番号已经喊出去了,红旗已经打出去了。
这杆红旗,这一抹红色,与白色恐怖形成鲜明的对立和对比。在血雨腥风中,显得那么热烈鲜艳,那么动人心魄!毛泽东的这面旗帜,很快就传播开来。
两个月后的11月13日,潘忠儒、吴光洁领导了黄麻起义,黄安城头上插上了绣有镰刀斧头的红旗。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先生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县衙大门。
上联是—痛恨绿林兵 假称白日青天 黑夜沉沉埋赤子
下联是—光复黄安城 试看碧云紫气 苍生济济拥红军
红军!这个让后世无比崇敬的称呼,第一次出现了。
再后一个月,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发动了广州起义,直接打出工农红军的旗帜。
到了第二年4月3日,中共中央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把各地革命武装定名为红军
扛谁家的枪
毛泽东那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振聋发聩,但是,枪杆子好不好使,听不听话,也会影响政权得失。对此,毛泽东洞若观火。
——零落的枪杆子——
用枪杆子把农民武装起来,是毛泽东在开展农民运动时产生的想法。
在主办广东第六届农讲所时,毛泽东为学员安排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内容,设立军事训练部,由赵自选同志担任军事训练总队长,“于五、六、七三个月内,实行正规军事训练,共计训练十星期,上操一百二十八小时”。他们“睡的是双层木床,身着灰军装,脚穿草鞋” ,“每日早晨军号声响就起床,在五分钟内穿好军装,戴好军帽,打好绑腿,各个精神抖擞,背着汉阳造步枪,到操场上出操、跑步、学习射击、刺杀和作战术动作。在军事演习打野外中,不论是在沼泽地上还是在荆棘丛中前进,一听到‘卧倒’的命令,要立即就地卧倒”。
从一届到六届讲习所,一共培养了772人,毛泽东的这一届有学员318人,占了近一半了。

毛泽东剧照
许多学员在回乡后成为各地农民武装起义的骨干,其中有一个陈慕平,回乡后在井冈山袁文才的农民自卫军里做事,对毛泽东与袁文才的会面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但是,那时候共产党还没有建军意识,只是在各地的农协零零落落有几条枪,枪杆子处于无序分散状态。
但是,拿住枪杆子,就万事大吉了么?
——隔膜的枪杆子——
1927年10月,福建人罗舜初在长汀街头看到一只军队,浑身上下都是皮子,军容整齐,军纪严明,威风凛凛。走过一打听才知道,是周恩来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正准备经过闽西进入广东。

南昌起义部队剧照
一年多后,他又在长汀见到了一只军队,这就是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他们穿得破破烂烂,跟差不多。同样军纪严明,但是部队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还帮老百姓干这干那。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队伍,罗舜初正是被这支队伍的作风感染,参加了红军。

秋收起义部队剧照
同样是枪杆子,南昌正规军,让老百姓敬而远之;秋收子弟兵,和老百姓亲如一家。
张太雷对此深刻反思,他在中共南方局会议上,报告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情况时说——未曾帮助农民有蓬蓬勃勃的斗争,沿途只知道叫军士怎样守纪律,不扰民。可以说,这次我们的军队不是什么革命军队,只算是王者之师,秋毫无犯。
毛泽东深知,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农民,是革命的主力,而秋毫无犯的枪杆子,不足以激起农民的热情。一定要让农民群众知道,这是自家的枪杆子才行。
——自家的枪杆子——
毛泽东既做过工人运动,也做过农民运动。他可以脱下长衫,穿着破麻布,在地头和农民一起抽烟叶子,随手抓起地里的粪块儿捻开;他可以光着身子和矿工们一起下井,不惧闷热、臭气、肮脏和危险。
正因为如此,他两年内领导十次罢工,九次成功。正因为如此,瞿秋白称赞他是“农民运动的王”。而现在,毛泽东正站在成为“军事之王”的起点上。
和南昌起义一样,部队在受挫之后,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官也好,兵也好,都有大量开溜的——枪杆子有点儿不景气。

电影毛泽东形象
1927年9月20日早晨,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上,毛泽东信心满满地说——今天的蒋介石,好比一个大水缸,我们就像一颗小石头,敌大我小。但是只要我们团结紧,打仗勇,总有一天,我们这颗小石头,一定会打烂蒋介石的那口大水缸!
他那独有的气场,强烈感染着这些有些垂头丧气的“红一代”。
9月20日,部队离开文家市,毛泽东就和战士们一样,带着斗笠,穿着草鞋步行。他每天找战士谈话,了解其思想状况,考虑如何保存、巩固和发展这个弥足珍贵的革命火种。

电影卢德铭牺牲形象
老天仿佛要故意考验毛泽东,进军路上,痛失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叶挺曾经毫不吝啬地夸他“攸县战役,是卢德铭在指挥我,而不是我指挥他”。如果他不牺牲,毛泽东今后的军事生涯会轻松许多,开国元帅第一把交椅估计也是卢德铭的。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毛泽东只能自己面对枪杆子的问题。
9月29日,部队抵达江西永新三湾村。起义时,点卯5000人,到三湾的时候,毛泽东手里只有700多人。毛泽东把部队缩编成一个团,下设十个连。从上到下成立各级党组织,每个连都分配了党员,建立了党支部,这就是毛泽东的神操作——“把支部建在连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此建立,毛泽东告诫大家“只能党指挥枪,绝不能枪指挥党”

电影毛泽东形象
党指挥枪的一个根本意义,就是通过赋予枪杆子以政治灵魂,把冰冷的枪杆子,真正锤炼成劳苦大众的火热利器。
中国的老百姓,终于看到了一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部队,一支对老百姓不仅秋毫无犯而且水乳交融的部队。红军不做王者之师,而要做人民子弟兵
这就是罗舜初亲眼看到的,南昌起义部队和朱毛红军之间巨大差别的根源所在。

电影剧照
毛泽东领着这支有了灵魂的枪杆子,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转战,行程4000多里,最终将红旗插上井冈山,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篇。
分谁家的地
土地、根据地和政权,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有了土地,就有了人,就有了财源,就有了经济基础,根据地和政权就有了存在的基础;反过来也一样,根据地和政权牢固了,才有长期的土地红利。它们互为条件,互为制约。
要让农民支持革命,就要让他们把土地拿到手。

打土豪
南昌起义,可以说只是喊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口号之下没有具体的纲领,当然也就没有行动,所以最终站不住脚。
周恩来后来说——起义后,不应把军队拉走,即便要走,也不应走得太远,当时就地,进行土地革命。朱德也认为应该在江西各地开展农民运动,解决土地问题,那是完全可以站得住脚的
而秋收起义,虽然也没有能够将其付诸实施,但是却在具体纲领的制定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并影响了中央最终决策。
——酝酿——
早在中共三大的时候,毛泽东就率先提出农民运动的问题,他认为任何革命,都离不开农民问题的解决。
1925年12月,在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工作的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对阶级划分有着独到的见解。

毛泽东剧照
国民党《整理党务案》后,他又离开国民党中央,到湖南专心研究农民运动,近距离观察土地问题。
针对土地革命的实施,毛泽东曾经和陈独秀反复争论。陈独秀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只能做宣传工作,因而土地革命很长时间只是一个口号,没有具体的行动纲领。而毛泽东在递交《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就急切呼吁——农民的土地问题已经不再是宣传问题,而是要立即实行的问题了。话音刚落,蒋介石的黑枪就打过来了。
“四一二”之后,毛泽东在中央土地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
——纲领——
八七会议在毛泽东的影响下,终于明确把实行土地革命确定为战略目标之一。
秋收起义前,毛泽东秘密回到长沙再次深入调查。
趁着送家属回板仓村老家的机会,他在杨开慧家里,邀请了五位农民、一位篾匠和一位小学教师开了两天调查会,了解到当地农民要求全盘解决土地问题的想法。
回长沙城里,他又征询由湘潭韶山来省城的五位农民的意见。经过同他们的会商,拟出一个土地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成型的土地纲领

分田地
在这个纲领中,毛泽东有三点贡献:
第一个就是第一次提出没收所有地主的土地。反对只没收大地主家的土地。毛泽东说——中国大地主少,小地主多,若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则没有好多被没收者。被没收的土地既少,贫农要求土地的又多,单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和需要。
第二个就是第一次提出以区为单位分配土地的办法和具体的分配标准。
第三个就是第一次提出替地主考虑后路。对被没收土地的地主,毛泽东认为——必须有一个妥善的方法安插。在不能工作或工作能力不足及老弱的地主,应由农协在农业税之内征收若干农产物平均分配给此等分子。
——试验——
土地革命的设想,只有到了井冈山,毛泽东才得以具体实施,检验一下自己的理论。
1928年,毛泽东在中村和大陇进行了分田试验,随后在湘赣边界各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分田高潮。

分田地
毛泽东从红四军中抽调了大批干部,到农村一线指导分田运动。湖南省委代表给省委的报告中描述边界土地革命开展的实际状况说:“现在宁冈的土地已快分清楚,永新的也分了一部分。……分定后出一榜,又依榜到各田去插一牌子,即归其正式营 业。”这就是“插排分田”。“照他们这种方法,每人可分谷八担,大小人口一样的多。” 井冈山地区的土地革命,给农村带来巨大冲击,就连永新县有些出家多年的尼姑,也禁不住下山还俗,嫁人分地。
真是——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总之,正是由于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的三个硬核操作,解决了举谁家旗、扛谁家枪、分谁家地的问题,因而相比南昌起义,有了发展和超越。

周恩来剧照
当然,南昌起义仍然是伟大的。秋收起义是借鉴了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才能站得更好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有了第一枪的示范,这第二枪才能打得更准,打得更响!
信息来源:头条
中闳采编: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