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服役期间,干部战士热切盼望上级首长视察部队。因为首长每次来视察,都能为基层干部战士解决实际困难。
一九七九年八月上旬,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吕正操上将到呼伦贝尔草原视察修建海拉尔东至伊敏铁路的第三师第十一团。那天上午,首长一行来到鄂温克族自治旗西西尼气苏木(公社)十一团机关,便紧锣密鼓地安排工作日程。吕政委有个习惯,到部队视察喜欢一杆子插到底一一直接到连队和最基层的干部战士座谈,了解基层建设情况,倾听干部战士对部队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干部战士的实际困难。这次也不例外,把视察工作的第一项内容一一开座谈会,选定在十三连。
吃过中午饭,在师、团领导的陪同下,首长一行驱车向十三连奔去。出团机关不远,草原美景映入首长的眼帘:夏天的草原绿草如茵,百花争艳;两条钢轨在阳光的照耀下放出银色的光芒,一条刚刚铺设完成的铁路如钢铁巨龙,时而在丘陵间隐现,时而在绿野上起舞;伊敏河从南向北流去,一座铁路大桥彩虹般横跨东西,飞架在亘古的湿地与河流上。看着这样的美景,首长心花怒放。正是自己的部队,战风雪斗严寒,在草原上铺设了一条钢铁大道,为美丽的大草原绘就了一条亮眼的风景线。有这样的部队,有这样的业绩,首长能不高兴吗?吉普车继续向十三连行驶。十三连属三营,正在担任海伊铁路上砟整道和路基边坡防护工程任务,连队营房设在丘陵山坡的沙地。盛夏骄阳,照的草原一片氤氲,照的沙地闪闪发光;褪色的军用帐篷如白帆点点,漂浮在沙海中。首长一行下车后,全连急合,但见干部战士身着新军装,为沙化的坡地平添了一片绿色;鲜红的领章、帽徽映红了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更显出军人的飒爽英姿。
连长跑步向前致军礼:“报告首长,十三连集合完毕,请您检阅!”
吕政委还礼后,健步走到队列前中央,爽朗的问侯:“同志们好!”
“首长好!”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首长问侯情真意切,战士回应声力铿锵;洪亮的声音响彻军营,传向远方……
检阅完全连干部战士,首长们到了连部,与战士开座谈会。连部是连队的小会议室,支部党员大会、骨干会议在这里召开。按首长指示,这次的座谈会从不同省份、不同兵龄的战士中选了二十多名代表参加。大家落座后,首长没有什么客套话,直接问道:
“同志们,当兵苦不苦?”
“不苦!”战士们异口同声。
“累不累?”
“不累!”声音依然响亮。
“当兵好不好?”
这次战士们回答不太干脆。吕政委眼光扫着战士们,见最后一排一位黑红脸堂的战士正看着自己,温和地问道:“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请你回答,当兵好不好?”
被首长指问的这位战士和笔者同是一九七六年入伍、一个公社的同乡。听到首长让自己回答,便站起来答道:“报告首长,战士王国胜。当兵样样都好,就是有一样儿不好。”
首长关切地问:“哪样不好?”
“就是有点吃、吃不饱。”王国胜嗫嚅道。
战士语出惊四座,说完脸上渗出汗珠;首长听后愕然;师、团等领导向首长投去期盼的目光。
“小王同志,请你到前面来。”首长向王国胜打着招呼。
王国胜小心翼翼地来到吕政委跟前。首长亲切地说:“听你的口音这么熟悉,特别像冀中地区的口音。”
“报告首长,我是献县人。”王国胜回答不加思索,直报县名。
“哦。难怪口音这么熟。哪村的?”
王国胜报上村名。
首长略有所思,“这个村在县城的东边,是个大村。我去过。”
“是的。首长记忆真好!我们村的老人们见过您。抗日战争期间,您在冀中军区当司令员,率领八路军打日本鬼子,保卫着乡亲们。”王国胜激动地说。
战士一句话,把吕政委的思绪带回冀中,带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带回那艰苦卓绝的岁月一一
冀中大平原广袤无垠,夏天青纱帐一望无际,滹沱河、滏阳河、子牙河、大清河川流不息,白洋淀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平原腹地……。
广饶肥沃的土地,养育着勤劳善良的人民。可是,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踏上了这片富饶的土地,蹂躏这里的乡亲。祖国的大好河山岂容贼寇践踏!已是中共秘密党员的东北军某部团长的吕正操,毅然率领部分东北军官兵在冀中起义,承担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重任,中央先后任命其为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率领八路军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接着战士王国胜的话茬,吕政委介绍说:“在八年抗战期间,冀中地区是人民抗战最勇敢、最坚决,抗战最艰苦、最惨烈的地区之一。在那流血牺牲的艰难岁月,乡亲们纷纷把优秀的子弟送上前线,不断补充和壮大着八路军队伍;在日寇封锁下,八路军部队和地方机关的粮食供应非常紧张,乡亲们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送军粮、送鞋袜;我们每到一个村庄,都有乡亲们通风报信,站岗放哨,挖地道掩护子弟兵和机关人员。让我最难忘的是乡亲们把平时舍不得吃的麦子面凑到一起,给我们烙饼吃,临走时还得捎上几张。抗日战争是人民的战争。乡亲们和我们一道在冀中平原开展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粉碎了日寇多次大规模扫荡和`铁壁合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了这个胜利,牺牲了多少青年子弟,有多少老乡为掩护子弟兵伤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为筹集运送军粮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抗战胜利后,经过战争洗礼的人民子弟兵又走出家乡,奔赴各个战场,可以说,解放战争时期的各大野战军,都有冀中军区的子弟兵。只有在那个年代才能体会到人民战争的威力和军民鱼水情啊!”首长回忆着往事,刚来十三连时的笑脸变得庄严肃穆,两眼湿润。
战士王国胜见状,安慰说:“首长,您别难过。打败了日本鬼子和反动派,乡亲们当家做了主人,日子像芝麻开花一一节节高。乡亲们盼望您再回冀中,再到俺村,不光给您烙饼吃,还给您包饺子!”
“谢谢乡亲们!”首长的思绪又回到眼前。问道:“你为什么当了铁道兵?”
“验完兵后,我们就知道当年征的是铁道兵。父亲告诉我,巧了!当年的吕司令是现在铁道兵政委。你去,到吕司令的部队当兵。这不,我就来了。”王国胜回答。
“你们从当兵时就吃不饱吗?”首长问。
“不是。吃不饱是从去年下半年才开始的。”王国胜继续回答。
“当年冀中的乡亲们为我们送军粮,保证了部队的粮食供应;今天,他们又把子弟送到我们部队,真使我受感动。可是我却让他们饿肚子。我对不起乡亲们,对不起战士们啊!”吕政委激动地说。
“首长,不光我们战士吃不饱,干部和战士一起在‘三用堂’就餐,也一样吃不饱。”王国胜解释说。
“小王同志,谢谢你说出了心里话”吕政委目光扫向一旁的干部:“这个情况你们知道吧?”
十三连的指导员回答说:“我们知道。可部队粮食是定量供应,标准是死的,没法解决。”接着,又汇报了具体原因。
原来,一九七七年九月以前,这个团在吉林省桦甸县长白山地区修铁路,各连队沿松花江岸设营。那里气温稍高,无霜期较长,雨量充沛;既是林区,又是农业县;林区边缘山坡地为黑钙土,土地肥沃且少人耕种,连队每个班都开荒种菜并把收获的蔬菜交到炊事班。每年土地开化,战士们就撒下种子,晚春时的菠菜、小白菜,夏秋时的西葫芦、豆角、茄子、青椒、包菜等丰富着餐桌;入冬前收获的土豆、萝卜、大白菜冬储;吃不完的蔬菜喂猪,养的猪膘肥体壮,逢年过节宰杀两头。这些副食改善了伙食,节约了粮食。那时,没有吃不饱的问题。
一九七七年十月搬迁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后境况大有不同。草原并没有歌中唱得那样美好,这里无霜期短,年降水量较小,尤其是春天更是风大,大部分草原较干旱,草长得茂盛的地方,多是沿河湿地或低洼地,而低丘区的山坡多是沙地,稀疏地长着马兰和沙蒿。连队设营,一方面为了驻地安全和距施工现场较近,另一方面为了保护牧民的利益,不占用牧草茂盛的土地,只能在沙化、半沙化的山坡设营。尽管自然条件这样差,大家还是在不大的营区开些沙地,起早贪黑到较远的小河里挑水种点菜,眼巴巴地盼望着那点劳动成果。可是还没到收获时节,牧民的牛似乎闻到蔬菜的鲜味,它们半夜长途奔袭,成群结队悄悄而来,拱倒土块干垒的低矮围墙,一拥而入,把蔬菜一扫而光。为了牧民的利益,战士们只能望牛兴叹。菜不够,粮食凑;油水少,饭来找。连队搬家时带来的结余粮食,不到一年时间就补贴完了。粮食供应没有增加,蔬菜等副食减少了,于是就出现了吃不饱的现象。
吕政委听完汇报,微微点点头说:“伙食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部队的供给你们是解决不了,可是应当向上级汇报呀!”稍顿,大手拍了一下桌面,坚定地说:“这个问题我来解决。”接着向随行的兵部机关干部指示道:“回到团机关马上给后勤部发电报,请他们从嫩江农场紧急调粮食给这里的部队。同时,让他们迅速进行调查,看我们铁道兵其他部队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也要解决。总之一句话,要让我们的战士吃得饱。”
没有命令。参会的战士“呼”地一声起立,“唰”地一下敬礼:“谢谢首长关怀!”
吕政委拍案为部队调军粮一事如同长了翅膀,飞过山岭,飞过草原,飞过伊敏河,飞入座座军营,迅速传遍修建海伊铁路的部队。
离开十一团前,吕政委组织召开了师、团领导干部会议,会上,首长赞扬了敢说真话的战士王国胜,表扬了部队干部民主作风好,培养、教育的战士能说心里话。同时告诫说:我们的机关要关心基层,干部要关心战士,善于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决不了的,要如实向上级报告。
视察完部队,吕政委会见了地方领导,说明部队当前的困难,请地方为部队多供应些牛、羊肉。
首长离开了十一团,踏上了新的征程。从铁道兵嫩江农场运来的粮食很快供应部队。面粉来了,两天一餐的馒头比以前大了;黄豆来了,豆腐比以前做得多了;泡涨的黄豆掺进高粱米焖饭,宜菜宜粮;天热时炊事班把鲜豆浆送到工地,战士们喝到口里,爽在心上。
此后,部队不仅粮食供应充足,解放军第四零零三厂生产的红烧猪肉、红烧牛肉、红烧鸡块及酸甜可口的什锦蔬菜罐头和地方的牛、羊肉供应量也增加了,还从内地调来蔬菜,调来酸辣萝卜条等咸菜。伙食改善了,战士们吃得饱、吃得好,干起活来生龙活虎。
其时,笔者在第十一团政治处组织股任干事。团首长在机关干部会上,通报了吕政委视察部队的情况,传达了首长的指示,要求机关干部到基层检查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了解干部战士的困难,并及时报告。
对首长的谆谆教导,我们记住了,我们照办了……
(作者系原铁道兵第三师第十一团组织股干事)
信息来源 | 中闳教育网
中闳采编 | 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