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背景
本书作者赵俊清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世纪桥》杂志主编、研究员。多年从事地方党史和东北抗日联军史的研究工作,是东北抗联史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
赵俊清老师撰写的《杨靖宇传》初版于1994年7月,是1994年出版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丛书”之一,是杨靖宇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
2005年,是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殉国6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为纪念杨靖宇将军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该书曾再版。第二版的《杨靖宇传》又补充了许多新史料,如对“杨靖宇即马尚德”进行了再考证,得出了确定的结论。对杨靖宇的入党时间、杨靖宇由河南去上海和来东北的过程、杨靖宇名字的由来、杨靖宇是自杀还是他杀等问题,都经过再次认真考察,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2015年,是杨靖宇将军诞辰11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该书第三次出版印刷,也就是我们大家手中拿到的这一版本。在这一版本中,作者对第二版中记叙过于简略之处,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对一些有争议的内容,又进行了再考证。如杨靖宇牺牲时,其胃肠无一粒粮食,有的是棉絮、树皮和草根。而棉花、树皮不能消化,到底是否能吃?关于这一细节问题,赵俊清老师专门访问求证过杨靖宇的警卫员王传圣,并得出可靠结论,令人信服。
总地来说,本书系统地从史学角度,概括评价了杨靖宇及其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光辉的战斗历程,是东北抗联史学界有口皆碑的优秀研究成果,是学术界公认的杨靖宇研究领域中史料最丰富、最翔实、最权威的经典著作。
二、读特点
首先,该书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历史事实出发,做到言之有据、存真求实。值得一提的是,像分析“西征失败原因”这样的段落,以往的著述是很少涉及的。多数研究者只谈英雄的辉煌,忌谈英雄的失败,从而忽略了英雄正是在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经验,才能重新奋起的道理。
其次,该书以历史文献为确证,以抗日联军亲历者的回忆为明证,以相关史料做旁证,以当年敌伪报刊做辅证,以大量实物照片为佐证,宽领域、多角度的再现了杨靖宇机智果敢,英勇壮烈的一生。比如,当年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周保中、冯仲云等对于杨靖宇的回忆;河南确山李则青等介绍杨靖宇入党的经历;日伪报刊关于围剿抗日联军的报道,以及抗日联军遗物、遗址的照片等。这种宽领域、全方位的论证方式,给人以翔实可信、确凿无疑的感觉。特别是一些当年日伪报刊关于抗日联军的报道,更从反面证明了抗日联军与民众的鱼水关系。比如,伪《铁军》杂志编辑问伪军:“军队(指讨伐队)到地方时,地方倾向如何?”一伪满军军官说:“我到东边道各地,看见军人求百姓做什么事的时候,他们都不乐意的样子”,“杨靖宇是共产党匪,匪到的地方,往往有妇女预备饭给他们吃。”这从反面例证了杨靖宇所训练场部队确实是受百姓拥护的军队,令人信服。
再次,该书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的评价、论断,都是作者在对史料进行反复研究、核实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推敲而得出的见解。尤其是“成立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巩固和发展游击根据地”“粉碎敌人阴谋破坏”“筹建南满特区人民政府”“靡战桦檬山区”等章节,写得尤为出色。不仅史实有据,而且条理清晰,论述严谨。
三、读内容
全书共十章,从杨靖宇青少年时代写起,一直到英雄最后壮烈殉国。其中:
第一、二章主要描写了杨靖宇的青少年时代及在河南领导的农民运动(即1905~1929)。杨靖宇自幼在家庭的熏陶下,就有爱憎分明的品格,青年时代开始树立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之后杨靖宇投身北伐和大革命的洪流,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确山农民暴动,在此期间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
第三章主要描写了杨靖宇来到东北之后领导工人运动的经历(即1929~1932)。来到东北之后,在满洲省委的指示下,杨靖宇先后到大连、本溪、抚顺等地领导工人运动。在严酷的地下斗争中,曾先后两次被捕入狱,更锤炼了斗争意志。
第四、五章主要描写了杨靖宇来到南满地区后的武装斗争(即1932~1933)。杨靖宇首先来到磐石地区,根据党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广泛联络各种抗日武装,使磐石抗日游击队由小到大,不断发展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为南满地区反日游击运动的中坚和主要力量。在该部分,要重点关注“贯彻《一二六指示信》精神”“东三省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等内容。
第六、七、八章主要描写了杨靖宇改编成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后又联合东满的抗联二军组建东北抗联一路军,活跃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过程(即1933~1938)。在该部分,要重点关注第六章“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全部内容。因为,有关抗联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问题,过去有这样的看法:认为东北抗联游击作风重,不注重根据地建设。而于《杨靖宇传》里,在本书第六章中,以一章的篇幅专门介绍杨靖宇领导抗联一军建立起较为固定的根据地和临时根据地以及后方军事密营的具体情况。他们先后建立磐石、辑安、辽东等游击区,其中主要有濛江那尔轰、桓仁老秃顶子、本溪和尚帽子、金川河里等游击根据地。除此之外,该章节还详细介绍了在游击根据地地方抗日组织与民众反日武装的活动和党的地方组织建设等情况。知晓了这些具体数字与史实,就能够理解,主观上杨靖宇和东北抗联第一军并非不重视地方政权建设,抗联是有游击根据地的,并因地制宜地创造了密营这一特殊的后方活动形式。只因客观原因的限制,根据地未能巩固下来。因此也就能够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在讲稿中提到根据地时,始终强调要加上“游击”二字,即“xx抗日游击根据地”。除此之外,在该部分还应重点关注“召开南满地区第二次党的代表大会”“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组织西征”“开辟老岭游击区”“召开第一次会议”“开展通辑铁路破袭战”“召开第二次老岭会议”“痛歼‘满洲剿匪之花’”“组建少年铁血队”等内容。总而言之,该部分是全书中我们所应掌握的重中之重。
第八、九章主要描写了杨靖宇率部转战濛江,坚持艰苦抗战,最后壮烈殉国的经过(即1938~1940)。
四、读方法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读”这件事本身,而是在于读书的人如何去理解和应用书中的内容和知识。因此,我们应结合自身实际,运用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以下是我读本书的两个小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读厚与读薄
我们常听说“读书要读厚和读薄”,这句话是华罗庚的名言。他说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那么,究竟应该怎么操作呢?
关于“把书读厚”,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杨靖宇传》,我应该不错过细枝末节的读,对书里提到的相关联的人、事、地点、背景、结果等横向查证,把自己心中的疑问都搞清楚。
关于“把书读薄”,我是这样理解的——《杨靖宇传》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非常多,将整本书背下来并不现实,因此需要我们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在把所有内容都搞明白的情况下,再提纲挈领,可将目录做提纲,也可以自己列提纲,将各章知识点归类到大提纲下。这样基本就能做到想到提纲就能想到知识点,形成一本书的知识串联。这一步可以运用制作“思维导图”来完成。PPT中有“生成思维导图”这一功能(即“插入”——“思维导图”)。
我们可以按个人习惯,如时间、事件等来制作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把内容梳理一遍,这就是把本书要点化,结构化,把厚书读薄的过程。如:
(二)有关联的书籍要对照起来读
要想真正了解杨靖宇的英雄事迹和精神实质,不能仅仅局限于《杨靖宇传》这一本书,而是要把相关联的书联系起来通读。
一是要与中央党史出版社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本次自修计划中推荐的《东北抗日联军史》联系起来读。比如:可以制作一条时间轴,上面标注全国抗战的发展历程,下面标注整个东北抗联或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一路军在南满的抗日斗争历程,用一条时间线将全国抗战和整个东北抗联及杨靖宇抗日斗争这两条历史脉络同轨对照,清晰明了。这样就可以清晰、直观地知晓同一时期全中国和东北地区都发生了什么,便于立足全国抗日战场看东北抗战,也从东北战场了解全国抗战。
二是要与其它相关书籍联系起来读。比如:在杨靖宇研究领域中的另一部鸿篇巨作是卓昕著的《杨靖宇全传》(上中下册),该书以130万字的超长篇幅,全面介绍了杨靖宇及其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此外,卓昕的《杨靖宇全传》还揭示了许多历史细节,如“杨靖宇为什么不去苏联”“抗联为什么出了那么多叛徒”等等。可以说,赵俊清的《杨靖宇传》以学术研究见长,叙事严谨,结论可靠;卓昕的《杨靖宇全传》以史料丰富、描写细腻著称,铺陈全面,探求周详。如有时间和精力,可将两部著作比照着阅读,可以更全面、更立体、更生动的了解杨靖宇的相关事迹和精神。
作者:王 莹(中共通化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 讲师)
信息来源:通化红色教育
中闳责编: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