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担忧:青年不经历严酷考验,如何就春风?
最近,武汉大学一名硕士研究生作为选调生被甘肃省嘉峪关市录用后,因对在嘉峪关这座西部边远城市不满意而去职,并写下了一篇名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文章,讲述自己作为选调生被嘉峪关市录用的过程,由此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不能不说这篇文章写得很真实,而且颇有文采,读后似乎要被这位同学的情绪所感染和打动,甚至对她的经历产生同情。然而在细细品味其中的思想情绪后,又觉得哪里不对,似乎有一点令人不安的忧虑在心里缭绕盘旋。反复琢磨,顿然惊觉,这篇文章在自我情绪表达和宣泄之外,一直没有谈到一个人人都应具有而我们社会正在缺失的一种品格,那就是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即国家价值观。
作为一个中国青年,特别是作为一个享受国家政策的选调生,是否应该对国家承担有某种责任?或许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在当今舆论氛围中,承担国家责任即国家价值观可能会被一些人耻笑。在追求个人自由价值观的西化潮流冲击下,难道我们还要承担国家责任?难道我们的肩上还承担有国家责任?一个本应十分清晰的答案在混浊的潮流冲击下变得模糊乃至是非不分。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选调生。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的简称,而且选调生是要经过严格政审这个环节的,选调过程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双向选择,也是国家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双方奔赴。这位同学最终被录取为选调生,表明她已经列入党政后备干部和高素质人才重点培养计划。那么此时,她是否应该承担某种国家责任呢?答案是显而易见、不言而喻的,但就是这个显而易见、不言而喻的答案却偏偏成了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社会正在走向一个无中华国家观、无底层人民观、无崇高国家责任感和国家价值观的思想混乱状态,由此而出现了这位同学放弃履行选调生所承担的某些国家责任的令人不安的去职选择。
这位同学在嘉峪关这个西部地级市工作一段时间后选择了离职,这一行为本是她个人的意愿和选择,我们无权干涉。但我想说的是,第一,她参加选调生考试的本意是想留在大城市当公务员,这就使得她的这一选择初心就具有某种偏离制定这项政策的本心,一旦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安排到边远城市,她就自然有了思想波动,最后做出了离职选择;第二,她并没有意识到,不管她的初衷如何,在参加选调生考试、完成政治审核过程并接受到嘉峪关市入职工作的那一刻,她便承担起了一份相应的责任,这是一份对国家、对组织、也对她自己的人生理应承担的责任。
可她并没有珍惜、重视、承担起这份责任,她觉得嘉峪关市太过偏远和艰苦,她无法忍受在嘉峪关这个河西走廓上的西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冷清和寂寞,在她去西安观看了两场令人躁动的音乐会之后,终于彻底放弃了这份责任,这让我们深感惋惜,也深感震惊和刺痛,这是我们年轻一代应有的选择吗?
在她的文章中,最刺激我的是她的导师说的两段话。她的导师对她说,“不要去,你家是省会的,又在武汉接受高等教育,你怎么甘心去那边偏远落后地区。”她说“那边能有什么好的男人能配得上我的学生,你嫁过去我都不同意,什么当地成家,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我不允许我的学生当野妇。”她的导师对政审的人说,她最关心的是“你们不会让我的学生一天到晚端茶倒水打扫卫生吧,我学生也有文人风骨,有学术骄傲,一天到晚干这种工作的话那我觉得还是算了。”
这位导师把到祖国偏远地区工作看成是没有风骨、没有学术骄傲的行为,把在嘉峪关成家立业之后的她看成是一个野妇。我想,在今天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态中,这位导师并没有错,因为相对于整个国家,许多人乃至社会氛围都在鄙视中西部地区,相对于整个世界,又有许多人在鄙视中国,因为他们认为美国的空气更为香甜,我国东部大城市的梦想更为真实。这不是这位导师的错,而是社会正在形成的潮流,推动这股潮流的,不仅有这位导师,更有我们思想界、舆论界、文化界、教育界的同频共振乃至群舞。
一些年来,因为政策的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特别是人才纷纷涌向东部沿海地区,导致整个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发展严重滞后,人才严重匮乏,乡村极度凋敝。最近几年国家在共同富裕政策的引导下,出台了选调生等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和向好的趋向,让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人民看到了发展与振兴的希望。
要执行好这些政策,需要有广大青年的参与,需要他们承担起更多发展和振兴中西部的责任。然而令人不安的是,这位武汉大学选调生不仅没有勇气承担起这份责任,缺失了一个当代中国青年对国家的应有担当,还公开鄙视嘉峪关这座偏远西部城市。当我从她的文章中读到这样一段她坐在兰州与嘉峪关之间的火车的思绪时,深感震惊:“火车上总是睡不着,然后觉得自己像黑奴,一车车拉着黑奴去往不同的地方。想着想着又笑出声,我又不黑,我是美女。然后觉得自己像妓女,只不过是出卖自由和灵魂。”无论怎么解释这段话,我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刺痛,她或许不知道,这段话对这个国家,对嘉峪关市,对她这样一个当代中国大学生,是多么的大不敬。
最近我花20天时间到三江源地区考察。在三江源核心区、平均海拔4500米、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5度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供电公司见到了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他是县供电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丛海鹏。了解后得知,他是山东威海人,山东电专毕业后考到青海省偏远的果洛藏族自治州供电公司工作,并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取得本科学历,九年后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派到青海省海拔最高的玛多县供电公司担任领导工作,虽然在这里已经呆了两年多,他的身体仍然经受着高海拔严重缺氧的极限考验。他自己的小家在西宁,平时两三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由于这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县级供电公司,各种严酷恶劣环境使得这里的电网安全经受着各种极端考验,为保证这个藏民占93%以上、环境极为严酷的地方能够安全供电,为了保障藏民过冬取暖,他每天都为电网安全揪着一颗心,电网一有故障,就会立即和维修人员一起赶往维修现场,争取更快恢复通电。这种工作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他却干得毫无怨言且深感身上所承担的责任重大。
在玛多供电公司办公楼的墙上我看到这么一段话:“缺氧不缺精神,书写高原电网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党的温暖沐浴黄河之源。”我在他身上没有看到任何后悔、畏惧、退缩、逃避、抱怨、不甘的情绪,看到的是一个为高原电网事业兢兢业业工作、勇敢面对严酷恶劣现实环境、一心扑在高原电网安全上的青年,他的心是阳光的,纯净的,他履行的是他承担的那一份责任,他的眼里有光,有乐观,有坚毅。我想,这样的青年或许正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与脊梁,将来他如果到更重要的岗位,承担更大的责任,他一定能够干得更为出彩,因为他经历过身体、思想和意志的考验。
青海省玛多县与甘肃省嘉峪关相比,其环境要严酷得多,同样是青年,在青海海拔最高县城工作的丛海鹏与这位从嘉峪关逃离的武汉大学选调生相比形成巨大反差,一个有着强烈的国家责任感、企业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一个严重缺失国家责任感,想的只是个人内心的感受和环境的偏远与不适。这位弃守嘉峪关的选调生令人惋惜与失望,而丛海鹏则让我们感到未来可期。丛海鹏的守坚告诉我们,我们仍有大批青年正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在最艰难的环境中负重前行。
让我感到忧心的是,现在的绝大多数年轻人严重缺少严酷环境下的锻炼,他们中的一些人经受不了生活和工作中的极端挫折和巨大压力。我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要敢于负重前行,要主动接受锻炼和考验。对有些青年人来说,到西部地区工作,到基层工作是灰色的失败,而对有些青年人来说,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工作是一个极好的机遇,特别是对那些选调生来说,更是一个其他很多人难以得到的机遇。我们应该知道并且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风雨,哪得彩虹?
在内蒙、青海、西藏、四川考察、穿越的二十天,让我产生了一种骄傲、神圣的感受,中国西部地区如此之广袤,如此之高远,青藏地区是世界上最为广大也最高寒的高原,这里发育的大江大河以其磅礴的力量冲破无数山脉阻隔、奔向中原、化育中华文明,我为之震撼和折服。为了修建通往西藏的公路,无数人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修建318国道川藏线每公里就有一位烈士长眠山崖峭壁间。所有车辆在通过怒江大桥时,司机都会鸣笛向一位牺牲在这里的战士致敬。假如我们都选择逃避,放弃我们每个人都应承担的对国家的责任,那么318国道能够建成吗?还会有人去祖国边陲海拔5000多米的边防哨所站岗放哨、保卫我们的安全吗?
是的,我们都知道,东部城市很美好,西部边陲很艰苦,但东部需要发展,西部也同样需要发展和守护,要想我们国家能够挺起脊梁,除了发展好东部经济,还需要西部经济振兴,还需要守护好边防安全,无论是东部城市的繁华,还有西部地区的旷野,都是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每个人都责任去奉献与守护。
青年是我们国家的建设者和守护者,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不能因为风沙、偏远、孤单、冷清而逃避,我们不能因为东部城市里的音乐狂潮而放弃我们对国家的承诺和责任,我们不能因为美国拥有良好的环境、高收入而去国不返、宣誓效忠。在国家最艰苦的地区经受最严酷的考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我们的才智、生命,摒弃那种只有自我、只有小我而没有国家、集体的价值观,去追求更阔大、更崇高的社会责任与国家责任,或许这才是我们当今青年最应该具有的品德和追求。
今天,祖国春风已度玉门关,西部正在积聚激情和力量,正在成为我们青年抛洒青春激情和智慧才华的热土,到西部去,到嘉峪关去,到昌都去,到新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西部去,开发她,发展她,守卫她,扶正我国倾斜的经济版图,实现我们崇高而狂野的梦想。
- 文章
- 精品课程
- 课程方案
- 教育机构
- 名师荟萃
- 有问有答
问题反馈
问题描述
请输入问题描述内容
当前已输入0个字符, 您还可以输入10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