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来自为人民服务的实践,群众的真情回报是最好的精神营养

如果有人问: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些马克思主义常识特别是学过《实践论》的同志,一定毫不迟疑地答道: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可如果换个问法:人的信仰是从哪里来的?估计多数人为之一怔,不知如何作答。

其实,信仰也是一种精神现象,并且是思想诸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按常理说,也应该由社会实践决定。可问题是:信仰是个人将有限的生命与某种绝对的、超验的东西相联系,从后者获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绝对的、超验的东西如何认识?怎能认同?恐怕这才是信仰及信仰教育的难解之迷。

各种宗教及准宗教大都通过神迹、灵异、天启等现象,来论证绝对价值的存在。强调首先你得相信,然后再去理解。其主张的认识过程是:信、解、行、证。如果一个人坚守常识立场,强调只有亲眼见到才会相信,那就对不起了,你与神或佛的缘分未到。共产党人视人民为“上帝”,要在人世间建设“天堂”,按说理解起来容易得多。可新的问题出来了:谁是人民?凭什么要我为他们服务?

人民是一个与大多数人的长远的、共同的、根本的利益相联系的概念。既抽象,又具体。说它抽象,因其没有具体的指称。张三是人民?还是李四是人民?说它具体,我们的兄弟姐妹、左邻右舍、父老乡亲都可以包括在内。人不同于禽兽,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总得为他人、为大众、为社会做点什么。谁做得多,便容易获得大家的赞许。越是无私奉献,越容易得到人们的关心、爱护和拥戴。这种的真心实意的情感回报,会促使共产党员更加努力地工作。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能量的正反馈、正循环,从内心生发出对人民群众的崇敬、热爱和敬畏。而这种发自内心的对人民群众的崇敬、热爱和敬畏,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之魂。

许多优秀党员被树为先进典型之后,常被邀请为各地党员干部做报告。在报告中,他们会谈到自己怎样牢记党的宗旨使命,克服各种困难,付出巨大代价,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许多故事情节感人,催人泪下。但仔细观察却会发现,最让报告者本人动情的,并非自己的奉献牺牲,恰恰是为群众做了好事后,来自普通老百姓的、各种形式的真情回报。每每说到这里,他们都会表示,老百姓真是太好了,为了这么好的群众,自己付出一切都值得。什么是党性?这就是最真实的党性。

真诚地为群众服务,得到的不全是鲜花和掌声。在践行理想信念宗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磨难。因此,党性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党员做好心理准备,随时应对各种考验、经受各种委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源自坚守,成于磨砺”,说的正是这层意思。

总之,信仰形成的一般过程是:知、信、行、悟。知是前提,信是难点,行是根本,悟是关键。党性教育应因循这一思路,研究各个环节的特点和规律,以增强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