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凯城老师在“2022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上做了《党的二十大给中国培训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以下是发言提纲。
我们这次年会的主题是“后疫情时代的学习重构”。这个题目很好,可以引发许多思考。例如,什么是“后疫情时代”?我们身处的新时代与疫情如何相关?新时代的培训机构应该怎样发展,包括重点关注哪些领域,开发哪些课程,更好地服务客户、造福社会等?
在后疫情时代来临之际,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无疑是后疫情时代最大的政治事件,势必对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时局走向、政局走向、政策走向产生多方面影响。为此,当下国内各行各业包括教育培训界都在思考党的20大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
培训界许多有识之士十分重视对党的20大精神的学习。但我发现,不少朋友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将原有的培训课程与20大精神对对标、对对表,看有没有需要调整和充实的地方;二是从20大报告中寻求新的培训热点,作为自己下一步工作的方向。这些努力自然有其价值。但我认为,对20大精神的学习领会停留在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要认清党的20大给中国培训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首先还是应该反复研读、全面领会20大报告。20大报告有三万多字。大会结束后,有关20大精神的各种宣讲、解读、辅导更是铺天盖地。应该如何把握20大报告的核心要义,并将其与教育培训工作联系起来呢?
我认为,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牢牢把握”,是全面理解和把握20大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五个牢牢把握”与《报告》全文的对应关系。
应该说“五个牢牢把握”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最精准、最权威的解读。问题是:“五个牢牢把握”有何内在逻辑关系?要回答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我认为,“五个牢牢把握”(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中国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为此,需要用事实来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走过的路是完全正确的,从理论上说明新时代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学理原理哲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和部署——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任务中,关键是以自我革命的决心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同时保持团结奋斗的精神状态。
在全面领会和把握20大精神的基础上,就要认真研究20大报告中的一些“闪光点”,思考这些新思想、新方略可能对教育培训带来的发展机遇。
例如,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囯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两个结合”的新命题可以大做文章。近些年我所在团队的初步尝试及成果:《红色管理与党性修养——中国共产党人的内圣外王之道》。
再如,《报告》在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时,将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六个坚持”每一条都有丰富内涵,如坚持系统思考与“七种思维”。
“六个坚持”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根本立足点——走自己的路——探索有原则——从实际出发——辩证看问题——为人类谋大同。
“六个坚持”每一条都有鲜明的针对性,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围绕“六个坚持”,可以开发出系列课程。近些年我所在团队的初步尝试及成果:《向习近平总书记学管理》系列课程。
又如,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对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征的理解:第一条特征是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二至四条特征讲的是正确认识和解决人类社会的三大矛盾,避免出现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过的失误和问题。第五条特征是申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与西方有何根本不同。
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也可开发出系列课程。近些年我所在的团队的初步尝试及成果:《让自己精神生活首先富裕起来》。
由中国式现代化联想到一组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方面,中国管理学及其培训界应该担负什么责任,做出哪些贡献?新时代中国的管理思想及其培训理论该如何发展?是否到了中国出管理思想、出培训理论的时候了?如果有志于打造中国管理思想及培训理论,应该从何处着手?
我认为,这些都是20大后中国管理及管理培训提出的挑战,值得在座的每一位朋友认真思考。
个人的看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管理,到了中国出管理思想的时候了。国内培训特别是管理培训不能总是引进西方的培训理念,介绍人家的管理思想,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拿出我们中国管理培训界自己的新思想、新经验、新成果来。这不仅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培训机构及培训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要总结提炼出中国管理思想并使之走向世界,必须以中国共产党的管理思想即红色管理为根基。近些年我所在团队围绕红色管理及其培训所做的尝试。
以上是讲如何学习领会20大精神,把握时局走向、政局走向、政策走向,属于务虚。今天在座的大都是培训机构的领导和老师,肯定希望讲得再实一些,谈谈党的20大可能给培训市场带来哪些具体变化。我个人分析,可能出现的市场机会有:
1、单纯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训不再是热点,而有助于提升人的全面素质的课程、直接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课程,有可能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这是由正日益走向职场中央的“90后”、“00后”特点决定的。培训与教育会进一步融合,培训师不再只是“啦啦队”,将更多地直接参与价值创造。
2、对高质量党课的培训需求会明显上升,包括四史教育如何常态化长效化,如何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以及直接配合即将展开的主题教育的课程,等等。这是当前投入产出最不成比例的领域,同时意味着这里面蕴藏着最好的市场机会。
3、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需要会增加。但不能只是就传统文化讲传统文化,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真正打通,讲出新意,讲出深度,讲出其实用价值。这个问题涉及政治和意识形态,尤其要注意把握好度,汲取前些年一些培训机构的经验教训。
4、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创新教育培训思路,开发更符合现代人认知习惯和价值取向的高质量课程,也是重要发展趋势。近些年我所在团队围绕红色管理及其培训所做的尝试:《我们走过的路——党史学习主题教室》;党性教育基地案例教学课程开发研讨班,等等。
信息来源 | 中闳教育网
中闳采编 | 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