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已输入0个字符, 您还可以输入1000个字符
郭松民:人类的未来属于社会主义
作者:进步文化网
来源:
2020-07-14
郭松民:我反对任何标签,因为任何标签都可能导致对一个人片面化的、错误的认知,根据标签来判断一个人是愚蠢的。
郭松民:九十年代后期和新世纪初的舆论氛围和今天截然不同,当时好像完全忘记了新中国是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诞生的,对革命传统、革命烈士和为建立新中国出生入死的老战士,都采取了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一些地方还传出了平毁烈士陵园开发商业楼盘的新闻。
郭松民:旧《炎黄春秋》可以说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大本营,这本杂志以二十年如一日的耐心解构中国革命,其中直接攻击毛主席的文章就有300多篇。
郭松民:出台《英雄烈士保护法》是必要的,目前看效果也是积极的。但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单靠一部法律是不行的,要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英雄烈士的主流价值观,人民群众可以自发地对侮辱英雄烈士的人采取“社会驱逐”行动,这才是最有力的威慑,也是最有力的保护。而要做到这一点,党的各级组织,主流媒体,宣传部门等都要动员起来。
郭松民:从早期的《白鹿原》开始,打着文学的旗号,否定中国革命,尤其是土地革命的作品就层出不穷。这些年来,这样的作品似乎快乐地生活在一个没有天敌的伊甸园中,尽管这些作品事实上是在质疑、否定新中国的正当性、道德合法性,但却没有受到任何批判,反而屡屡获奖,作者也名利双收。
郭松民:2007年《色戒》在中国市场大卖,并且得到主流媒体的大肆追捧,令我蓦然发现,电影、电视在塑造大众的价值观、历史观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电影、电视可以用一种类似“腹语术”的方式,即主要是暗示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把你原本比较排斥的观念植入你的潜意识,这就是人们俗称的“洗脑”。
郭松民:这些作品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来看,属于“反思改革”的作品,也可以说是“工人阶级的伤痕文学”。我们只要想一想伤痕文学在七、八十年代所发挥的政治作用,就能理解这些作品的意义。
郭松民:本质是主流文化精英不认同中国革命、也不认同新中国。他们幻想能够回到民国重新开始。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思潮,这种思潮的影响日积月累,有可能在中国诱发一场苏东式的“剧变”。
郭松民:这些电影之所以受欢迎,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好莱坞的对立面,而是因为它们是好莱坞的延伸,或“高仿”。
郭松民:《八/佰》的要害是用极力推崇“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的方式来挑衅新中国的正当性。
郭松民:一个与队伍失散的游击队员,带着一支不能连发的步枪,继续和大队敌军战斗、周旋——这就是我。
郭松民:我坚信人类的未来仍然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就产生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之中,只要资本主义无法克服其固有矛盾,社会主义的“幽灵”就会永远在欧洲、在北美、在亚洲、在世界各地徘徊。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刘振起:令人不安的文化现象
观点争鸣
2021-11-12
张维为:讲好中国政治故事,这八个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观点争鸣
2021-10-16
说是去红色教育,结果成旅游购物:某些培训机构带歪红色教育
观点争鸣
2021-08-25
王立华:对诋毁英烈的败类必须绳之以法!
观点争鸣
2021-02-28
李凯城|志愿军是怎样把美国人打醒的打服的
观点争鸣
2020-10-20
冯钺:还记得那是谁家的孩子吗?
观点争鸣
20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