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说的一个人,他是毛岸英。
今年2月写完《六角亭与那张照片》后,我的心就一直不能平静,一种酸楚,一种悲悯,一种感佩,一种崇敬,始终萦绕脑海,挥之不去。我觉得,凡是有良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该知道他,应该缅怀他。
毛岸英这孩子太过苦难!这是毛岸英牺牲后,那些老革命前辈都曾发出过的慨叹!
而当我阅读了很多史料文献后,我知道了,毛岸英吃过的太多苦难,是与那个黑暗的旧中国的一般苦孩子有所不同的,他的苦难,是为普度全中国劳苦大众的,是为解放全中华民族的。
不是吗?他的父亲毛泽东、母亲杨开慧,有着太大的自身优势,如果为着自家,他们完全可以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旧中国的“三座”大山,重重地压在劳苦大众身上,人民要起来闹革命,他的父母坚定地选择了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因此也才有了毛岸英与他家亲人们的太多苦难与牺牲啊!
一、毛岸英的出生,终究与劳苦大众关联着
1922年10月23日,杨开慧在忙于整理长沙泥木工人大罢工材料时,觉到了临盆的喜痛,而这时的毛泽东,正身着工人服装,走在为生存而战的罢工队伍前列,一边吹着哨子,一边挥手指挥着工人队伍。杨开慧疼痛不支,杨母急得团团转,可身边无人援手,那叫急啊!也是天佑!其时恰巧杨开慧的女友来看她,见此情景,急忙叫了人力车,把她送到了湘雅医院。
杨开慧难产,产科大夫李振翩为她做了剖腹产手术,毛岸英于10月24日凌晨降临人世。是毛岸英带来了福音吧!这一天传来了,毛泽东亲自领导的,坚持了19天的,6000人的泥木工人大罢工,终于取得了胜利的消息。杨开慧喜不自禁,轻轻地吻着毛岸英的脸,说着,说着,“胜利了”!“胜利了”!
第三天,眼窝发黑,两眼充满血丝的毛泽东来到医院看望杨开慧母子,为毛岸英起了这个名字。
这一时期,毛泽东正在紧张地从事于工人运动。资料显示,毛泽东发动领导的工人罢工,包括:长沙泥木工人罢工、长沙笔业工人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长沙铅印活版工人罢工、长沙缝纫工人罢工、粤汉铁路工人罢工、长沙理发工人罢工等。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毛泽东是于1921年9月第一次到安源,一直到领导秋收起义时止,先后6次赴安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斗争,最为成功的一例。1930年,当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到达安源时,安源的工人、农民又有2000多人加入了红军的队伍。
毛泽东是中共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旗,但他得出了与列宁相反的结论:工人运动在中国革命中走不通。
二、毛岸英的摇篮,颠簸于革命的大潮中
毛岸英,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无疑地,他的成长与命运,也一定的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势运一起脉动。
是的,毛岸英的出生,与共产党的成立,相差一年一个季度。那么,毛岸英的摇篮期,也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摇篮期。这时的共产党,尚处在“地下”状态,革命活动隐蔽而流动,毛岸英亦随父母颠簸于这种革命的大潮中。
前面说到,毛岸英出生时,毛泽东正在发动领导工人运动。毛泽东那炽烈的革命热情,不分昼夜的工作投入,自然没有了对毛岸英的那种父的抚爱。好在这时的毛泽东,还是多活动于湖南各地,紧接着就变成了流动状态。
1923年4月,毛泽东去上海到中共中央工作,此后,随着毛泽东工作的变化,由此,毛岸英也就开始了从长沙到上海,从上海到广州,由广州到武昌,由武昌到长沙,这样的一个每地短时居住的变化流动中。这种短时居住的变化与流动,结束于毛泽东去发动秋收起义时,算一下,大约是毛岸英从半岁到4岁多。而对于毛岸英来说,此后又开始了更为苦难的童年生活。
资料显示,毛岸英随母亲父亲的这种迁居,最长的一次应是在广州。1925年9月,毛泽东赴广州,先是参加国民党二大的筹备,紧接着在国民党二大上,再次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执委,并被批准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1925年10月开始的代理,1926年2月的国民党二大批准),到1926年11月,国民党中央和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毛泽东离开广州到上海。这期间,杨开慧和母亲向振熙带着毛岸英、毛岸青,于1925年12月到广州与毛泽东团聚,一直到毛泽东离开广州,毛岸英随母亲等由广州回到湖南。这一次的迁居广州,将近1年的时间。应该说,这是毛岸英一生中最为幸福的一段时光,他与父亲、母亲还有姥姥、弟弟生活在一起。父亲这样高的职务,又有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社会环境,4岁的他,生活应该是较为安定和欢乐的。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当时那样的交通、居住和安全条件下,这种短时的安家与旅途颠簸,对毛岸英这么大的孩子来说,显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只能是生活的无奈。
三、毛岸英的流浪,载着父离母逝的巨大悲苦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到处捕杀共产党人,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的共产党领导人紧急疏散,并决定发动秋收暴动。毛泽东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8月13日,毛泽东带着全家由武汉秘密潜回长沙,8月31日深夜,毛泽东背着毛岸英,一路颠簸,匆忙奔回到百余里外的板仓杨开慧家,从屋后的竹山上翻墙进了家,放下正在熟睡的毛岸英,连脚都没歇,也没来得及与杨开慧说句话,就又翻过后山,消失在了黑夜中。
毛泽东去了哪里呢?去了安源。不久,永载中国史册的秋收起义成功举行,接着,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不久,中国共产党又有了第一个家,井冈山。
历史告诉我们,毛泽东这一走,中国共产党的家有了,毛泽东的家却从此没有了。
毛泽东这一走,毛岸英作为一个孩子来说,即失去了父爱,而且子父再相见,已是19年以后了。
毛泽东这一走,也与爱妻杨开慧成为了永别。毛泽东走后,杨开慧带着三个孩子,继续坚持“地下”革命斗争,由于叛徒告密,杨开慧连同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于1930年10月24日一起被捕,关入长沙陆军监狱。
这一天,正好是毛岸英8岁的生日。
一个家里的长子,8岁的生日,应是何等的被宠爱啊!而毛岸英却在这一天,被关进了监狱,在极度惊恐与饥饿中送走了那本该灿烂的生日快乐。
杨开慧,这位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骄杨”,在狱中受尽了敌人各种刑具的百般折磨,皮鞭子抽,压杠子,坐老虎凳,竹签子刺,但她威武不屈,大义凛然,于11月14日慷慨就义于识字岭,被暴尸3天。杨开慧的牺牲,是披肝沥胆的惨烈,她上午先是被侩子手射杀两枪,但并未死,下午被发现,侩子手又去补杀了一枪,其时,杨开慧的嘴里啃满了泥沙,双手深深插入地下,挖出两个很大的坑。其状恐极!其状恐极!
这一年,杨开慧刚29岁,怀着“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的美好愿望,扔下了3个年幼的孩子,撇下了年迈的母亲,“直上重霄九”,化为了永恒!
杨开慧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她是毛泽东刻骨铭心的爱,被他视为“百身莫赎”的“亲爱的夫人”,而毛泽东是她爱到骨子里的丈夫,结婚时她说:“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我的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死!假如他被敌人捉着去杀,我一定同他去共一个命运!”可二人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毛岸英和弟弟与母亲有一张合影,那张照片1924年摄于上海。当时,毛泽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在上海领导工人运动,杨开慧在中共中央妇女部工作,全家住在上海。那时,杨开慧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照一张全家福照片,然而在秘密工作的环境里,组织有规定,这是不允许的。最终,杨开慧的请求,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向警予的破例,杨开慧留下了与两个孩子在一起的唯一的影像记录。那时,毛岸英2岁,毛岸青1岁。
在那险恶的斗争环境中,杨开慧是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的,而她心中觉得最可怜的是她的母亲和三个孩子。她在遗嘱样的信中向亲人作出托付,最怕孩子“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然而,那“狂风骤雨的侵袭”,就要降临在她的孩子头上,而且是她想不到的那样残酷!
就义的那天,杨开慧昂然向牢房外走去,毛岸英见状,紧抱着她的腿号啕大哭:“妈妈,我舍不得你呀!”凶恶的狱兵将毛岸英打晕在地。
杨开慧走了,永远的走了!三个孩子成了孤儿,毛岸英8岁,毛岸青将满7岁,毛岸龙3岁多。
有娘的孩子像个宝,没娘的孩子像颗草。
娘在家在。娘没了,三个孩子的生活没了着落。1931年春节前夕,毛岸英和两个弟弟,由姥姥和舅妈费尽周折送到上海,交给了叔父毛泽民,被安排在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1931年4月,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共产党的组织一再遭到破坏,大同幼稚园的孩子被迫疏散。
毛岸英兄弟三人先是被安排在红色牧师董健吾家,紧接着,由于没有了中共的经济资助,兄弟三人很快流落街头。不久毛岸龙失踪,剩下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俩相依为命。他们栖身在破庙里,以乞讨、拾破烂、捡烟头、卖报、帮人推车来糊口,受尽了折磨和欺凌,过着暗无天日的流浪生活。兄弟俩经常遭人欺负,毛岸青多次被巡警殴打,致使脑部受到严重伤害,遗留下后遗症。直到1936年,流浪了5年的兄弟俩,才被上海地下党组织找到。这一年,毛岸英已14岁。
四、毛岸英的战斗,见证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36年,上海的地下党通过党在白区的统战关系,利用东北义勇军司令李杜去西欧考察实业的机会,将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转移至法国。1937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康生,又将毛岸英兄弟二人接到苏联的莫斯科,先是住在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的宿舍里,1937年7月,毛岸英、毛岸青进入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由此,兄弟俩开始了在苏联的生活,毛岸英取名叫谢廖莎,毛岸青叫戈勒。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难的孩子早成熟。
毛岸英,这个遗传着伟人和巾帼豪杰基因的孩子,在血和泪的灌溉下成长着,具有着坚强耐劳的品性和开朗的性格,而且非常聪明,成熟很早。在大同幼稚园时,他就给二叔毛泽民写信:“二叔,我现在对革命有新的认识了。那就是像爸爸妈妈和你们那样,将来为穷苦大众干革命,才是人生的目标。”
毛岸英进入第二国际儿童院后,即就读于附近的一所十年制的学校。他学习非常认真,不久便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17岁的毛岸英加入了苏联共产主义共青团,并担任共青团支部书记,列宁区共青团委员会委员。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坚决要求参战,因为中苏两党有过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所以他以谢廖莎的名字直接给斯大林写信,他说:“敬爱的斯大林同志: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我在您领导下的苏联学习了五年,我爱苏联就像爱中国一样,我不能眼看着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您的国土,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苏联人民报仇。我坚决要求上战场,请您一定批准我的请求。”
透过这信,我不由地联想到了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他的姥爷,以及他的家系亲友,那种为正义为劳苦大众甘愿入地狱的豪壮,真是满门英杰,满门忠烈,令人敬重不已。
毛岸英的请求,最终被苏联总政治部批准。他先是进入苏雅士官学校快速班学习军事,1943年1月毕业后,又进入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学习,在该校被授予中尉军衔,并加入了苏联共产党。
组织上对毛岸英入党的鉴定,是这样写的:“政治觉悟高,学习好,劳动好,革命精神饱满,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志向,可以入党。”
我不能不说,苏联共产党组织的鉴定,是高度概括和恰如其分的。
后来,毛岸英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在学期间,被派往白俄罗斯战线,在坦克部队的坦克连担任党代表。他的连队,从苏联打到了波兰,从波兰打到了捷克斯洛伐克,从捷克斯洛伐克打到了德国的柏林。
看过苏联卫国战争史的,一定记得有一张很冲击心灵的照片:苏联红军战士,把红旗插上了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的屋顶上,楼上楼下,坦克车上,军事装备上,站满了人,高高举起拿着武器的双手,一片欢呼胜利的场景。这张照片,拍摄的就是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战胜德国法西斯的战场画面。
而此时的毛岸英,就在攻克柏林的坦克部队里。不过,谁也不知道他就是中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儿子。
部队凯旋,毛岸英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斯大林说:“谢廖莎,你这位毛泽东的儿子很勇敢!”并赠与手枪以表彰其战功。
这支手枪,当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时,成为辨认他身份的标志。
五、毛岸英的补课,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好后生
1946年1月,在苏联生活战斗了10年的毛岸英,搭乘接苏联医生的飞机回到延安。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处于非常艰难的时刻。抗战胜利了,蒋介石要发动内战,共产党和人民的胜利成果面临着葬送的危险,为着人民翻身解放事业而战的毛泽东,不分日夜的紧张劳作,以至积劳成疾。可当听说儿子要回来了,毛泽东竟抱病前去迎接,与分别了20年的儿子动情相拥。
人类啊!就是精神的世界。毛泽东见到比自己还要高的儿子,想想20年前与儿子离别的情景,无尽的喜悦涌上心底,那纠缠的疾患竟好了许多。
毛泽东这位人民领袖,觉得儿子光有在苏联的进步还不行,还必须要补上中国农民这一课,要去当农民,要去学种地,要有劳动大学毕业。是啊,在他的心里,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没有比让儿子去农村劳动更为必要的了。
一天, 回到延安不久的毛岸英,即被毛泽东叫到面前,吩咐道:
我已经给你请好了一位老师,就是陕甘宁边区的特等劳动英雄吴满有,在延安县的吴家枣园。他种庄稼的学问很深,你就上他那里去学习。
毛泽东说:你要和老乡们一同吃,一同住,一同劳动。他还风趣的告诉毛岸英,老百姓睡土炕,家里有虱子,不要怕,有水就多洗一洗,没有水就用手多捉几个。这清楚的看出,毛泽东是真心希望儿子融入农民。
毛岸英就是好样的。第二天,他即告别父亲,背上铺盖卷、衣服、种子,再加上一斗多的小米,总共50多斤的行李,拒绝了战士给他准备的驮马,23里的土路,一路风尘,徒步到了吴家枣园这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劳动大学”。
第二天开课。
第一课是上山刨地,毛岸英打着赤脚,抡着老镢头,他双手血泡,晚上睡在炕上像是浑身散了骨头架,一干就是20多天,吴满友心中觉得过意不去,可毛岸英满不在乎,越干越来劲,这一课毕业。
第二课是赶毛驴驮粪。这包括打粪、装粪、上毛驴驮架子、赶毛驴,这活不难,但要让毛驴听话,活干顺手不易,毛岸英一回生二回熟,也是干的有模有样。
第三课是耕种。包括施肥、犁地、下种等,“先生”教得好,学生学得快,毛岸英很快掌握了许多的庄稼活,学到了许多的农业生产知识。
这些劳动,使毛岸英融入了农民。他一身旧衣裤,头上白羊肚毛巾扎个英雄结,灰土布汉塔子,两条又粗又黑的胳膊闪着黝黑的油彩,黑不溜秋的脸,手上起着厚厚的老茧,完全成了一个地道的陕北青年农民,老乡们赞不绝口:“岸英是个好后生”。
1946年下半年,胡宗南进攻延安,形势越来越紧张,毛岸英不得不中断“劳动大学”的学习。如果按照毛泽东的设想,毛岸英是要学习一个完整的年度的。
1947年春,毛岸英东渡黄河,来到山西临县郝家坡参加土改工作,后又根据中央土改工作团的安排到山东,每到一处,毛岸英总是先做深入地调查研究,彻底地弄清楚问题,根据实际,实事求是地运用落实政策,为中央的土改工作提供了很多好的经验借鉴,受到农民百姓的称赞。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毛岸英又开始了补学“工课”,由此,又留下了一段“陕北来的年轻老资格”的感人故事,传为佳话。
1950年春节后,北京机器总厂来了一位叫毛远仁的党总支副书记,二十七八岁,细高个子,与工人们聊天时,不时地说几句陕北话,给工人们上课时,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大家叫他:陕北来的年轻老资格。
北京机器总厂位于北京市国子监胡同,那时刚刚解放,工厂设施简陋,吃饭连个饭厅也没有,吃饭时就围一圈儿蹲着。主食是窝头,菜是六必居酱园做酱菜削下来的苤蓝皮,用盐水一浸。这位毛远仁副书记和工友们一样,按规矩排队买饭,然后端着饭盒,和大家一边聊一边吃。
当年的职工宿舍,就是工厂旁边孔庙里的大成殿。毛远仁和大家一样,住在孔庙的大成殿里,一起睡大通铺, 只有星期六才回家。公休时,他和大家一样,脱了鞋当凳子。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没凳子,席地而坐会有看不见的铁屑扎屁股,所以必须拿鞋垫在屁股上才不会被扎着。
那时许多刚出徒的工人和正在当学徒的工人,和这位毛远仁副书记岁数相差不大,工休的时候,他们就天南海北地聊。大伙儿问他:你既是陕北来的老资格,为什么不在北京挑个好工作?他说:“这可比农村好多了,我原来当过农民。”大家明白了,这人敢情是个农民。于是就同情地问他:“那你家里肯定很穷吧。”他说:“我家不是农村的。”大家就围着他起哄:“住城里,你干嘛去当农民?”他乐了,就说:“俄大让俄去的。”(陕北方言:俄是我,大是父亲)大家哈哈大笑,“你大真够可以的!放着福不许享,偏让你受罪去”。
他家感到,这位年轻的毛远仁副书记,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和普通工人一样,努力钻研,虚心向老工人学习技术。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最看不得工人受罪,热情关心人,主动帮助工人解决困难。他除了每个星期六回一次家,剩下的时间全都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他亲自采写编辑《北京机器职工》,然后通过有关渠道分送到香港、澳门地区,客观地介绍新中国的机械制造业。这个小报直到他离开,办了30多期,在港澳地区和海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后来,这位毛远仁副书记不见了,直到195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来了两位工作人员,到工厂了解他的情况时,人们才解开了这位和大伙儿朝夕相处,又不辞而别的“陕北来的年轻老资格”的谜底,原来,他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
毛岸英来厂里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可人事档案并没有转过来,还在中央社会部,他来工厂之前是李克农部长的秘书。
两位中办的工作人员,一提起毛远仁,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纷纷竖起大拇指。最后,有人竟埋怨开了:“这人抬脚走就把我们忘了,大伙儿多么的惦记他,就是高就了,也该抽点儿时间回来看看,我们也好替他高兴高兴!”听到这话,两位工作人员眼圈一红,哭了。大家觉得事情不妙,就听见一位说:“他已经在朝鲜战场牺牲了。”屋里的人都惊呆了。在场的一位工人,忽然又想起了他的父亲让他当农民的事情,就追问:“他的父亲是谁啊?他那么听他父亲的话?”为了解答这个疑问,一位工作人员拿出一份表格说:“这是他亲自填写的履历表,你们可以看其中的一栏。”他把其他栏目用手遮严,只留了一栏让大家瞧。大家看的清楚,“父亲:毛泽东”。瞧着这五个字,所有人都落泪了。
是啊!谁能想到,在厂里与他们一起吃一起睡一起聊的,完全就是个普通人的毛远仁,竟然是毛主席的儿子呀!
而且,他们这时也才知道,那时毛岸英才刚刚结婚4个月,还是个新郎官呢,就一天天与他们一起坚持在厂里摸爬滚打。他们还以为他是个单身,或者揣测他的家属在陕北呢?老厂长回忆说:“人家真有定力,新婚之后,工作习性仍然照旧。”
实际上,毛岸英那时住在中南海,骑自行车到工厂也就20分钟的路程。
这就是了不起的毛岸英。
六、毛岸英的牺牲,成为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1950年11月25日,美国的飞机扔下来几十颗最新式的燃烧弹,用水都浇不灭的,毛岸英就这样在冲天火海中,走完了他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时年28岁。他是毛主席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第6位亲人。
毛主席一家有6位亲人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在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者的领袖中是绝无仅有的。
毛岸英的牺牲,成为人民心中抹不去的痛。去年的一次活动,一位退休的老工人还在说,“毛岸英是个苦孩子啊!那么小就失去了母亲,没人管,流浪接头,好不容易解放了,又去抗美援朝,牺牲在朝鲜,还撇下了结婚才一年的新婚妻子,连个一男半女也没留下,真是让人好心痛啊!”
是啊!以一个普通人看,苍天真是不公平。可想一想,那是什么苍天不公平啊!别的领导人的孩子不是没有去吗?
毛岸英牺牲后,周世钊曾问毛主席:“岸英为你吃了那么多苦。他已经够苦的了,你怎么舍得让他去朝鲜战场!”
毛主席沉思良久,徐徐回答说:“老百姓的孩子可以血洒战场,我毛泽东的儿子为什么就不行呢!我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我的儿子不上战场,以后国家有难,谁还会派自己的儿子去上战场呢!”
说什么呀!为什么老百姓把毛主席看成神啊!因为毛主席心疼老百姓、保护老百姓啊!
有些心理龌龊的小人,有些反党恨国的公知,说什么毛泽东是让他的儿子去朝鲜镀金的,真不知这些黑到家的蠢猪会蠢到这个程度。镀金,谁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战场上镀金呢?如果是镀金,那怎么那么多领导人的儿子不去镀呢?毛主席打了一辈子的仗,战场上是怎么回事他不知道?而且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就一直跟踪研究美军,他非常清楚美军具有的绝对制空权,有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不能比的优势装备,其战争的巨大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你们看看毛主席是怎么对毛岸英说的:“你是共产党员,又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到了朝鲜战场上,就更要吃苦在前,牺牲在前。”这分明,毛主席是想到了儿子可能会牺牲的。不是你们那么肮脏的心理,去专门想肮脏的事的。
你们还可以听听彭德怀是怎么说的:“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级干部本人就没有做到,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坚决请求到朝鲜抗美援朝的。”所以,我说你们一句,赶快把那肮脏的心挖出扔掉吧!
如果说镀金,那毛岸英也没什么需要镀吗?听听周总理是怎么说的:毛岸英吃过苦,留过学,打过仗,又经过农村和工厂的锻炼,在和毛岸英同龄的一代青年中,像他那样受过良好教育和多种锻炼的人不多。毛岸英的牺牲,对党,尤其对主席,都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毛岸英的优秀也是一般人不能比的,他坚决请求抗美援朝,成为彭德怀麾下的第一个志愿军战士,第一批跨过鸭绿江,是纯粹的那颗伟大的爱国情怀!
在与革命老前辈的后代接触中,也了解到一些当年的有关信息,当时很多的高层领导,对于毛主席支持毛岸英抗美援朝,是想劝阻的,但又觉得是毛主席决定的,谁也不好意思再去说什么。那么,毛主席既然考虑到会有牺牲,为什么还坚持让岸英去呢?前面我们看到了毛主席与周世钊的对话,已明了答案。另外,有关文献还记载,就是这次谈话,毛主席又说到了他在青年时代立下的宏愿——“为全中国、全世界受苦的人贡献一切”。这样,我们就可以窥探到老人家内心的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我们说,毛主席伟大,不是他自封的,也不是别人宣传的,而是他毁家纾难,功高日月,精神光辉,高山仰止,震古烁今。正如那歌唱,毛主席的功绩比天高,恩情比海深,是人民心中永不落的太阳。
七、毛岸英的墓土,由老百姓自发请回国内
2018年6月10日10时,李秀根捧着盖有党旗的毛岸英墓土纪念盒,崔晋生胸前抱着毛岸英的遗像,缓缓走进郝家坡村,早已等在村口的村支书秦侯民、村主任王小利、毛岸英的干弟弟严延龙,迎上前去抚摸着纪念盒,深情地呼唤着:“岸英您好!您终于回来了。”“岸英您回家啦!”一旁的村民,激动的泪水早已滴在了干涸的土地上。
郝家坡等附近千数多的村民,有序地向毛岸英墓土纪念盒三鞠躬,然后进行了庄严的毛岸英墓土安放仪式。
毛岸英墓土盒安放在毛岸英和毛主席像前,毛岸英的像在前,毛主席的像在后,取父抱子的寓意。
现在,郝家坡毛岸英旧居,时常有人去纪念参观 。
毛岸英1947年在郝家坡参加土改工作,与郝家坡的乡亲结下了深厚情谊。乡亲们觉得,他即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也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保家卫国,牺牲在异国他乡,应该让他回国回家。
武大疆、李桂民、李秀根三人,经过一番周折,克服了许多困难,于2018年5月自费赴朝鲜取回毛岸英墓土,完成了乡亲们的心愿。
他们说,“我们老百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要教育子子孙孙后代不能忘记,并代代传承,要爱国家,爱和平。”
毛岸英是建国后毛主席家为国为民赴难而牺牲的人,他是伟大的战士,他没有任何个人的功业,他没有任何个人的财产,他以青春的光荣绽放,捍卫了父母和家族的伟大,献身国家和人民。
让我们永远缅怀他!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作者刘振起:《毛泽东精神》作者,解放军某军事院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红色管理研究专家。本文经作者授权在中闳教育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信息来源:中闳教育网
中闳责编: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