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2023 新时代中国领导力发展现状与趋势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各界的十几名领导力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如何认识中国领导力发展现状,推进中国领导力研究,搞好中国领导力运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研讨会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社科教育培训中心共同主办。
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有:
李凯城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主任,红色管理和红色教育专家
冯秋婷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专家
徐 中 北京智学明德国际领导力中心创始人,原清华经管学院高管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
周万亮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和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奖”获得者
章 凯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教授,组织行为学专家
王 超 管理学和领导力研究专家
耿雁生 原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程冠军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领导网执行总编辑
张 彦 中国安能集团(原武警水电部队)原政治部主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专家
那子纯 中石油管理干部学院首席教授,大庆油田培训中心主任,国企领导力研究专家
张继春 原解放军装备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专家
胡振中 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副教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军事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
曾 爽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培训中心主任
陈明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社科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执行会长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胡振中博士主持会议。
“领导是组织的核心,领导力是组织的粘合剂;不论是治国理政,还是作战指挥,以及企业管理,都离不开领导和领导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全社会领导力水平的一个普遍提升。作为领导力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专家学者有责任去做一些引领和推动工作,这是组织这次研讨会的初衷。”胡振中博士在主持词中如是说。
专家聚首,倾情相叙,围绕会议主题各位专家学者积极发表意见,研讨会成了一次汇集中国领导力研究和实践成果的思想盛宴。
找准中国领导力发展的国际参照和时代坐标
北京智学明德国际领导力中心创始人,原清华经管学院高管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徐中博士20多年来,始终敏锐观察着国际领导力发展动向,著有《清晨领导力》一书,领衔翻译《领导力》《领导梯队》《领导力教练》《成为领导者》《领导变革》《变革加速器》等20多部领导力著作。他在介绍国际领导力发展变化时,从“变、创、人”三个角度谈了自己观察思考:
第一点是“变”,过去一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翻译哈佛商学院约翰·科特教授的《变革正道》一书。在这本书中,科特教授指出,目前世界正以指数级、非连续方式加速变化。当我们回顾过去四年的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包括最近的巴以冲突,还有科技界发生的OPEN AI这些事件可以看出,现在的这种剧变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那种静态的、线性的、可预见的变化,呈现出的是动荡的、不确定的、复杂的、模糊的变化特征,犹如在雾中打移动靶,这就大大增加了领导者的决策难度。科特教授指出,很多组织都是通过战略转型、数字化转型、文化变革、敏捷组织建设等多方面推动组织 变革、适应世界发展。
第二点是“创”,就是创新和创业在极大、极快的影响世界的运作方式。今年ChatGPT出来以后,它对未来五年所有行业的颠覆性影响是难以想象的。最近,OpenAI CEO被炒鱿鱼的事情也闹得沸沸扬扬,到底后面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可能是其高层在OpenAI 商业化与风险安全路径方面发生了分歧。不管怎样,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除了战争以外最大的变量之一,我们现在都不确定它会将人类带向何方,但无疑科技前沿的快速发展和不确定性对我们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及人类伦理道德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也是领导力研究和实践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第三点,所谓“人”是指被称为“自由人”的新生代。今天的“零零后”是典型的自主择业、就业,他们比较重视寻找人生的热情或者做有意义感的事情。最近流行一个词儿叫“零零后要整顿职场”。现在年轻人有个性、有本事、有选择、要领导这样的下属,这样的知识员工,传统的管理肯定是行不通了,“胡罗卜加大棒”不灵了。今天老板知道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想激发员工,就要成为“教练型领导”,“伯乐型领导”,用一种平视的眼光跟下属去讨论,通过提问、倾听和回应,激发员工的潜能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任务的主人。
领导力就是领导者影响下属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领导力专家章凯教授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影响下属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能力。这个目标是大家共同的,而不是领导者独有的。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是异曲同工的。
章教授通过对西方领导力“领导者视角、关系视角、愿景视角、下属视角、复杂性视角”等五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西方领导力没有理论、只有视角的观点,认为其领导力概念缺乏理论基础。章教授进一步从研究文献和领导实践出发,总结了理解领导力的四个认识障碍:
一是混淆了领导力与权力的关系。领导力强调的是在共同目标下领导者对对下属的影响力;权力强调的是下属对领导者的依赖关系,然而人是渴望自主的,所以权力是背离人性的,但是在领导力中也不能完全忽视权力的作用,因此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否则就会进入认识的“死亡之谷”,但这个关系究竟怎么处理在西方领导力学说中又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二是把领导力与管理混为一谈。传统的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控制,现代管理加了一个“领导”,可以说,现代管理和传统管理一个重大差别就是领导力的出现,或者说领导力占据核心地位。然而研究发现现在很多企业依然是“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这个“领导”指的就是领导力。
三是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自身的能力。有一种观点认为领导魅力是领导者的一种影响力,领导力是领导者完全决定的。另外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领导魅力是领导者与其追随者共同拥有的,脱离追随者是谈不到任何魅力的。就如毛主席到重庆谈判,企图用个人魅力去影响国民党特务,那是很危险的。现代管理认为领导魅力是形成于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一种很强的情感关系,他们拥有共同的未来。
四是把领导力与领导效果混在一起。章教授曾跟一位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希特勒有没有领导力?这位朋友认为希特勒最后失败了,所以他没有领导力。但章教授认为,如果说希特勒没有领导力,那怎么解释在战争初期他为什么能够那么快地动员德国人,闪电般地打赢那么多场战争,至于说他最后失败了,那是因为他所从事的是反人类活动,注定了他一定是以失败告终。所以,把领导力跟领导效果混为一谈是不对的。三年疫情造成了很多企业亏损,你能说完全是领导力不行吗,归根到底是市场出了问题。
在探索了领导力背后的底层逻辑和底层思维之后,章凯教授揭示了西方领导力变革和中国红色领导力继承对今天中国领导力学科建设的启示。他认为基于以权力为中心,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西方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不高,但这之后,随着西方人本主义的兴起,导致了西方管理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西方优秀跨国公司的管理文化走向了世界。这种进步和变革对我们认识现代企业管理有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也有了海尔这样的企业,其管理思想被世界各国企业所推崇和认同。在谈到红色领导力时,章教授认为,整体上说我们党的领导力是非常强大的,但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力的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正反两方面的研究可能更利于我们来深入地理解党的领导力背后的规律,来有效指导我们今天的领导力建设。
到了中国出领导力思想的时候了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凯城老师,是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成长起来的理论工作者,退休后潜身于管理科学研究之中,成为红色管理的奠基人和传播者。近年来他重视领导力理论研究,与众多领导力专家学者建立了良好关系,共同推动中国领导力理论体系建设。李凯城老师是这次高端研讨会的发起人,在会上他也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其核心观点是:到了中国出领导力思想的时候了。
——理论要跟上实践的步伐。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史,其成就举世瞩目。巨大的成功背后必然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宝藏。但从中国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发展现状看,理论落后于实践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智慧、治国理政经验,还都如同散落的珍珠,没形成系统的领导力理论,还不能很好地用来解读和检验我们自己的成功实践。按照习总书记的总要求,建立中国领导力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工作迫在眉睫。我今天带了几本有关领导力研究的书,有国外的有国内的,总的看都还不到位,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但我们要有紧迫感,不能像当年日本人那样没出息,日本优秀企业很多,但管理学著作都是美国人写的。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不用多久这种悲剧也会在我们身上重演。
——领导力理论体系建设要有正确的路径。当年袁宝华同志提出:“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看这条路是对的。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我”应该怎么理解?近几年在一些有关中国领导力的书里讲起西方的管理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头头是道,但他们恰恰忽视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这个大“我 ”。我认为“以我为主”就是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如果脱离了这个实际,领导力的研究方向就偏了。未来的领导力思想发挥作用需满足三个要素:第一,能够弥补现有学说的不足;第二,要依据成功的领导实践;第三,要能够回答新时代领导实践提出的新问题。站在这三个要素的交汇点上,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置于C位,突破西方领导力理论存在的不系统、不周全、不贯通、缺少哲学支撑的局限性,与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技术发展指数性大跳跃的新时代挑战相呼应,中国领导力研究取得历史性突破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领导力学科建设的五个成功标志。一是形成一套理论根基稳固,逻辑论证严谨的完整概念体系,在各种管理流派的比较中能够站得住脚;二是要有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坚持不懈地丰富它、发展它,不断地把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古今中外的成功经验都能拿这套理论来解读;三是要有更多的人在运用,能够帮助各级各类的领导者来解决问题;四是能进入党校、高校,形成一门学科,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代代中国领导力学专门人才;五是能够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国外学者认可,这需要我们进行范式转换,用西方人能够听懂的语言来交流。
——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一是摸清底数,建立联系。国内有多少人在研究领导力,有多少个学派,研究水平如何,我们还不太了解,需要加强联系,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二是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从建立理论体系着眼,申报国家课题,进行联合攻关,争取早日拿出成果。三是扩大宣传,推广应用。让更多的人关注,让更多的人运用,并争取走出国门,让中国领导力走向世界。
领导力提升要在搞好“结合”上下功夫
如果说徐中和章凯等领导力研究专家更具有国际视野,凯城老师的研究实践更突出中国特色,那么还有一批专家老师他们的目光更着重于领导力理论的落地。
原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原武警水电部队)政治部主任、少将、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专家张彦老师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在“上山下乡”时被选为生产队长,参军后两次奔赴前线、曾任某军工企业政委兼党委书记,并长期在军队高级领导机关任职。先后6次入学深造。退出领导岗位后,他潜心进行管理理论研究,曾出版《道与术:卓越管理者的战略思维》、《探求制胜之道: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两本专著, 活跃于管理学和领导力讲坛。他在本次研讨会的发言主题是“领导力提升要在搞好结合上下功夫”。
张彦老师指出,毛主席曾说过:我们的事业需要许多理论家,也需要许多实际家,但更加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专家。毛主席这段话说得非常精辟,对于今天中国领导力学科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正确引领中国领导力研究的发展趋势,需要做好诸多方面的工作。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应该在搞好“结合”、提高“结合”的能力上多下功夫。
张彦老师认为,杰出的思想理论成果都是“结合”出来的,而这种“结合”绝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创造和创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继承了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结合当时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实际创立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
张彦老师认为,商业创新也是这样。“创新之父”熊彼特指出,所谓创新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这里讲的“组合”也是一种“结合”。许多人一讲到乔布斯都会认为他是企业创新的“天才”,他领导苹果公司完成了“从0到1”的创新。实际上他的苹果公司在研发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不过是运用柯达的数字相机和诺基亚的触摸屏等技术创造了“新组合”而已,其中体现的也是乔布斯团队极高的“结合”能力。可见,严格地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从0到1”的创新,一切创新都是“结合”出来的。老子认为,道生一,有生于无,而“道”“无”绝不是0。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没必要在这种所谓“从0到1”的创新上进行大的投入。应该像博弈论“智猪博弈”模型所提示的那样,“小猪躺着大猪跑。”小猪不要轻易去踩踏板。应该通过适度“差异化”来增强企业竞争力。
张彦老师认为,中国领导力学科建设应该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主体,吸取古今中外相关知识的合理因素,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应该像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的那样,注重处理好“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关系。领导力研究不仅要“照着讲”,更要注重“接着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结合”,不断开拓中国领导力研究的新境界。
张彦老师最后强调,领导力既是理论智慧,也是实践智慧,应该坚持知行合一。领导力研究既要反对脱离实际、坐而论道,为了研究搞研究;也要反对轻视理论、忽视研究,以“实践标准”为由否定理论价值的倾向。只有不断提高这种“结合”的能力,舍得在搞好“结合”上多下功夫,领导力研究才会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周万亮老师,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专家,北京人力资源经理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和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奖”获得者;三星、IBM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关键选择》以及国图收藏的《百年领导力》、《开国元勋的领导艺术》作者。《百年领导力》得到“中直组”、中纪委/国家监察委、中国军网重点推荐,被国图特别陈列在 “红船初心百年辉煌”专柜。《开国元勋的领导艺术》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推荐。
周万亮老师尝试将红色管理理念、故事、方法应用到为企事业干部讲授的领导力课程中,开发了“开国元勋领导艺术与当今管理实践”、“学开国元勋抓落实”、“学开国元勋培养人”、“学开国元勋建卓越团队”、“二十大报告精神与开国元勋领导力”、“数字时代精髓与开国元勋精神”,有体系好理解,听着不乱;有故事重体验,听着不闷;有方法可应用,听着不空。这样,就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与当今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课程变得更丰富、更接地气、更有说服力、更能鼓舞和激励人。课上激动,课后可以照着行动,受到各地干部学员的普遍欢迎。
周老师不仅研究开国元勋的领导艺术,也将目光投向基层干部的领导力研究,他深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标杆企业——泰兴黑松林粘合剂厂,从与董事长以及锅炉房师傅等普通员工的交流中感受新时代中国产业工人的尊严和幸福,感受刘鹏凯董事长“心力管理”的力量,感受“锅炉房赛厨房,化工园赛公园”愿景的感召力和生产力。周老师还深入到中国最美渔村——江苏扬州沿湖村,访谈了从50后到10后老老少少各个年龄段的人,包括村书记、老渔民、乡贤代表、返乡创业者、中小学生。20年前,刘德宝书记上任时就决心带领渔民填塘整地,“洗脚上岸”,“一年干不了,就干两年,两年干不了,就干十年、二十年!”,这是“现代愚公”的领导力!村里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监督”、“党员审议”三项基层民主制度,大大小小的事项都由村民代表投票决定。现在,410户渔民全部上岸,一个都没落下。“家家有房住,户户都创业,人人有社保”的愿景已变成现实。这就是全国劳动模范、“江苏吴仁宝式好支书”的实实在在的领导力!
周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感悟到:领导力的定义多种多样,但产生感召“力”和为人民群众带来尊严、带来福祉的领导力才是真正的领导力!
管理学和领导力研究专家王超老师认为,领导力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下属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否则就是空谈。
王超老师从干部教育管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各种学习教育中老师的课一般都讲得很好,但也存在着不接地气,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其实质就是脱离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不能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老师通过三湾改编“700多人由师变团”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说这里边学问很大,毛主席通过由大到小的缩编,把反对的意见降到了最低,把赞成的意见提升到了最高,成功避免了部队分裂甚至引起兵变的问题,把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士兵委员会,有效解决了旧军官不服从前委领导,以及部队成建制逃跑的问题。同一个三湾改编培训课程,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就不能像给大学生、研究生那样讲,学生关注的是知识和考试,弄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意义就行了,而“抓班子,带队伍”的领导干部更关注的是毛主席当年在三湾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表现出了哪些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艺术,对我们今天开展工作有哪些启示。
王超老师还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提出了领导艺术是重要领导力的观点,着重谈了领导干部谈话艺术的重要性。他指出,近年来每年都有一些领导干部抑郁、自杀,固然原因很多,但“谈话”简单粗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高谈话艺术应作为增强现实领导力的重要措施。他说毛主席是一个做思想工作的“谈话”大师,在井冈山时期他成功说服袁文才、王佐,使他们不仅同意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而且积极参加了革命。在延安时期他与许世友一番谈话,彻底改变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人生轨迹,追随毛主席革命一辈子,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王超老师建议领导力建设要在“接地气”上下功夫,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尤其是要下大气力挖掘借鉴老一代革命家和当代各级领导干部成功的领导方法、领导智慧和领导艺术,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中石油管理干部学院首席教授、国企领导力研究专家那子纯老师提出,领导力培养应该把重心转向基层,从微观入手,从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方法入手,把研究成果变现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课程,效果可能会更好。
那老师结合自己在大庆油田从事干部管理和培训工作的经历谈到,目前国有企业管理岗位和领导岗位上的人大部分是有真本事的,但他们领导潜能发挥不够的问题也是存在的。通过一般的培训手段来提升领导力的效能似乎微乎其微。那老师说,我们的革命前辈,没有我们读书多,为什么本事却比我们强?这些问题很值得思考。目前让员工拿出很多时间去学知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时间管理问题。所以与其让他们多学,不如把他们身上的潜能发挥出来。他说现在培训对象缺的不是知识,而是知识的转化,这些年我主要把精力放在“转化”上,针对提高培训课程的效能创造了“三到法”,即: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做到什么;后来又通过让培训对象讲出自己职业生涯中具有标签和经典意义的案例的手段,创立了解决自我认知问题的“V字型理论”和防止坐而论道的“五级落地模型”。
那老师说,我们把“三到法”等几个工具教给了600多“催化师”,他们负责给中石油招进来的毕业生做催化,我们叫“一课一催化”,就是你每听到一堂课,都要求用催化的方式把它变现成行动。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把培训从“听”变成了“做”、从“收纳”变成了“萃取”,针对学员的难题要一问到底,有时为了澄清一个难题需要两三个小时。这种方式使老师与学员的界限变得模糊,老师可以带来催化的理念和工具,而从学员身上催化出的全都是解决问题的材料,实现了老师与学员的同频共创。
中国社科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社科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执行会长、光明世界阅读行动发起人,北京中和黄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明亮先生,曾是资深领导力培训师,活跃于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总裁班讲坛,见证了中国培训行业的起起落落。2013年以后开始经营企业,中和黄埔现在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与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他结合多年的“江湖”经历谈了对领导力的认识。
陈总说,2013年我之所以停下来不讲课了,是因为发现一个问题,未来是“达者为师”,所有的老师应该在自己分享的领域有所深入实践。当下我们培训行业青黄不接,商学院已经沦为以交友为主,顺带学习的可悲状态。而那些教你怎么搞流量,怎么做营销的却非常火爆,出现了一批非培训界、非理论派的所谓“实战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要不要改变?
陈总认为,领导力有五个基石,第一个是任何领导力都要基于所在社会的文化与信仰,脱离一定的文化与信仰环境空谈领导力是毫无意义的;第二个是基于组织属性谈领导力,例如是政府机关、还是军队、还是宗教、企业、社团、学校、家庭,都存在领导,但不同组织中的领导力表现是不同的;第三个是机制与性质,对于企业中的领导力,必须先区分企业性质,国企的机制和民企的机制有很大不同,因此领导责任和领导方式差别很大;第四个很重要就是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发展的状态,也就是“工具”,。领导者有一项绕不开的工作叫决策,在大数据面前,大家都是菜鸟,很多领导力表现都已经失效,随着OpenAI的成长,领导力的表现会产生巨大变革。第五个是时机和节奏。我们党在打天下的时候和守天下的时候的领导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企业在各个创业阶段管理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根据上述分析,陈总给领导力下了一个定义:领导力就是获得并带领追随者将组织与个体的目标变成现实的力量。这个力量的构成有五力,第一叫智力,一个人没有智力就不能当领导,智力会创造和产生能力,智力是能力的基础,有智力有能力才会有权力,权力的加持和提升叫魄力,没有魄力就没有魅力,这五力构成了领导的力量。
陈总最后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了,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有人进行梳理,但这种梳理非有一批学者和一批企业家融合不可,仅仅有学者不够,仅仅有企业家也不够。企业家有经验,但是他没有方法论,不能够把这些碎片化的经验变为体系、上升到理论;学者离开了实践经验也就没有研究对象,也不能形成领导力理论,就如同没有通用,就没有德鲁克管理思想一样。美国当年推动整个管理思想的产生就是通过产学研用的高度融合,今天凯城老师组得这个“局”太好了,希望成为我们中国领导力融合发展新起点。
领导力建设要在推广运用上发力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程冠军老师在发言中首先肯定了,“2023 新时代中国领导力发展现状及趋势”这个主题非常好,与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提出的“新时代,新领导力”和“建设中国特色领导科学,发展中国化领导力”概念相通,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中国领导力体系建设。
程副秘书长在发言中主要介绍了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举办中国共产党领导力论坛和中国基层领导力论坛的情况。程副秘书长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力论坛已经举办了六届了。首届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主题是“时代先锋,民族脊梁”,使“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概念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第二届由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与福建省委党校在福州联合举办,探讨了中国共产党70年执政规律;第三届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力表现在哪里,它改变了什么;第四届就是建党百年了,回到中央党校本部举办,实现了专家的跨界;第五届由于疫情原因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主题是中国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今年是第六届,在山东临沂举办,聚焦新时代领导干部能力问题。
程副秘书长介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力论坛基础上衍生出的中国基层领导力论坛已经举办了三届。第一届在广东梅州举办,聚焦了基层社区治理问题;第二届在浙江枫桥举办,聚焦新时代的枫桥经验;第三届在河南邓州举办,这里产生的“四议两公开”的基层党支部工作方法,已经六次写进中央一号文和相关文件,这次论坛聚焦“四议两公开”经验的推广问题。
原解放军装备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专家张继春老师,介绍了编写《2022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报告》的情况。张老师是军队师职退休干部,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研究保有高度热情,去年他下了很大功夫撰写了三万来字的《中国领导力发展研究报告》,从领导力“核心性、系统性、实践性、创新性、理论性”的五个特征出发,分为思想指导篇、奋进实践篇、理论学术篇、典型案例篇,详细介绍了中领导力发展的主要成果,为中国领导力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培训中心主任曾爽表示 :非常感谢凯城老师和冯会长给我们培训中心承办这次活动的机会,特别荣幸为诸位专家老师提供服务。这次活动也是我们向各位专家老师学习的一个难得机会,我感到收获很大,对专家们的发言我都认真做了记录,下去后还要好好学习吸收,有关教培落地的事儿我们也将积极参与,努力为中国领导力的建设发展做点贡献。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冯秋婷教授在总结讲话中对这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这次研讨会有“三个好”。
第一,这个会的形式非常好。领导科学和领导力是一个新兴学科,组织机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还不成熟,还没有进入到国家和大学的学科体系当中,其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今天通过研讨会这种形式,把分散在各个领域的领导力专家汇聚一堂,成为领导力研究融合发展的新起点。
第二,这个会的成员构成非常好。有做理论工作的,也有做实际工作,还有做社团工作的;既有大学教授,又有实战专家,涵盖了党政军企各领导力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既有研究西方领导力的,又有研究红色领导力的,既有研究军事领导力的,又有研究企业领导力的,构成非常全面,代表性非常强,看得出会议组织工作非常用心,下了功夫。
第三,这个会的主题和内容非常好。把“新时代中国领导力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为主题加以研讨,紧扣了新时代发展的主题,结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需求。大家围绕怎么认识我们中国领导力研究的现状,找到了国际参照和国内坐标,得出了“到了中国出领导力思想的时候”的结论;围绕怎么样推进领导力研究,形成完整系统的学科体系,研讨出了五条评价标准;对怎么样搞好领导力的教育培训,交流探讨了方式方法。
针对目前领导力研究分散,不成系统的现实问题,冯秋婷会长指出,希望借此次研讨会的东风,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和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领导力专业委员会,以及院校等相关机构加强合作,担当起时代重任,努力发挥平台作用,成为全国领导力研究的桥梁和纽带,把分散的力量聚合起来;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老师,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潜心研究,努力实践,当好领导力学科建设带头人,合力推动中国领导力建设步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信息来源 | 中闳教育网
中闳采编 | 书怀